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一只蛐蛐能卖11万,我踩死了亿万家产?

2024-12-09 07:37 来源:网络 点击:

一只蛐蛐能卖11万,我踩死了亿万家产?

蛐蛐,蟋蟀的别称,非常常见的昆虫。

你敢想就是这样一种虫子,不但能卖钱,还能卖出11万的高价吗?

这不是段子,在山东济宁,确实有人把蛐蛐卖出过11万一只的天价。背后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斗蛐蛐江湖。

电影《末代皇帝》的结尾,溥仪买了张故宫的门票重新回到故宫,为了给小孩子证明自己是皇帝,从龙椅后面掏出了一个蛐蛐笼。

虽然是电影情节,但是有事实依据,童年时候的溥仪,确实在故宫里养过蛐蛐。

养蛐蛐是为了斗蛐蛐,雄蛐蛐特别好斗,两只雄蛐蛐放在一起,就会互相打架撕咬,看蛐蛐打架就是这项活动的乐趣。

很多人小时候看过蛐蛐打架,有时候还会捉蛐蛐来斗,在没有手机电脑的年代,这是很多人童年的乐趣之一。

斗蛐蛐这种娱乐活动,出现的非常早,在唐代正式成为一种民间娱乐,在宋代非常兴盛,到了清代,发展成了一种非常有讲究的市井娱乐活动。

当时斗蛐蛐有多火,你看看留下来的各种和斗蛐蛐有关的东西就能想象了。

生活在北京城里清朝王爷们,对于斗蟋蟀的热情很高,对于养蟋蟀的各种器具也是舍得下本钱,光是和斗蛐蛐相关的器具就有几十种。

如果想要斗蛐蛐,还需要一个大点的盆,这个盆就相当于擂台。

王公贵族们用的蛐蛐罐,上着粉彩、画着各种历史故事。

还有小的装着蛐蛐的罐子,为的是能听蛐蛐的叫声,同样制作精美。

蛐蛐平时休息的地方叫做蛉房,用胶泥烧制出来的,平时放在蛐蛐罐里,相当于蛐蛐的卧室,呈扇形,还会有精美的纹饰。

给蛐蛐喂食添水也有各种各样的陶瓷器具,都是给这种小虫子准备的。

最高端的器具是用葫芦做成的容器,把蛐蛐装在里面可以随身带着,雕刻精美用料奢侈。

把蛐蛐从养着的地方取出来,也有专门的器具,称为过笼,可能就是用红木这样的昂贵木材制作的。

斗蛐蛐前会给蛐蛐先称体重,对,斗蛐蛐也要分重量级的,下面这个就是清代给称蛐蛐用的秤。

下面这个东西能猜出是什么吗?

在斗蛐蛐的时候,需要先用草来斗蛐蛐,激起蛐蛐的斗志,上面这个雕刻精美的竹筒,就是用来装草的。

有句话叫做玩物丧志,上面这些斗蛐蛐的器具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玩物”。

古代土豪们想玩蛐蛐,光有器具还不行,蛐蛐这种虫子,春生秋死,想要斗蛐蛐,每年都要逮蛐蛐。

在山东宁阳等地,不少人就专门干逮蛐蛐的工作,这里的蟋蟀个头大、斗性足,是蛐蛐中的上品。

逮蛐蛐的人有专门的名字:撬子手。

撬子是逮蛐蛐的工具,撬子手们就是当地的村民,等到了逮蛐蛐的季节,他们就拿上工具加入逮蛐蛐大军,每年的夏末秋初的傍晚,他们戴着头等拿着撬子,在齐鲁大地的田地里逮蛐蛐,这是一年里赚钱的好时候。

当地人逮蛐蛐已经成了一种产业,撬子手们能根据蛐蛐的声音来判断蛐蛐是不是生性好斗,逮住了之后挑选合适的,开始在市场上交易。

这时候买家们就开始认真选择那些好斗的蛐蛐了。

斗蛐蛐这项娱乐的历史太长了,前人留下了非常多的挑选蛐蛐的标准。比如看蛐蛐牙齿的颜色,最好的是金色牙,其次是紫色牙,银白色的也较可取。

蛐蛐脑袋的形状也有讲究,头要大,头部颜色要真黄、真紫,眼要凸。

买虫人用草逗几下蛐蛐,根据经验来判断蛐蛐战斗能力如何。

每年有数十万只蛐蛐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到全国各地,进入到那些喜欢斗蛐蛐的人家里,这些养蛐蛐的人被称作“虫友”。

早些年的虫友们,都是骑着二八大杠去郊区自己逮蛐蛐,很多人的童年印象里,还有跟着父亲逮蛐蛐的经历,但是最近这些年城市发展,想斗蛐蛐只能买了。

现在喜欢斗蛐蛐的,基本都是老年人了,公园里的老大爷们是斗蛐蛐的主力。

斗蛐蛐的乐趣,和看斗牛、斗鸡是一样的。斗蛐蛐的时候先给蛐蛐秤体重,根据体重分配一个合适的对手。

蛐蛐放在一起,用草逗一逗,很快两只蛐蛐就会打在一起,互相撕咬。

有时候强大的那一方,会直接把对手的腿咬下来。

斗蛐蛐是一局定胜负的游戏,开打之后两只蛐蛐互相厮打,如果哪一方逃跑退缩就是输。

斗蛐蛐的过程中,一只蛐蛐一旦输了,就很难提起斗志来了,甚至可能被对方直接咬死咬残。

斗蛐蛐也分地域,北方的蛐蛐学名叫迷卡斗蟋,广西广东地区的一般叫油葫芦,学名竹蟋,个头更大。在广西广东澳门香港等地,都有斗蟋比赛。

斗蛐蛐这种娱乐,跟打牌打麻将一样,也会和赌博扯上关系,这时候的斗蛐蛐已经不是娱乐活动了,涉嫌赌博是会被抓起来的。

对于斗蛐蛐这件事,普通人离得还是挺远的,基本都是有时间有精力还要有点经济基础的退休大爷在玩,他们痴迷养蛐蛐,家里放着很多蛐蛐罐,每天的都忙着喂蛐蛐,给蛐蛐添食喂水。

虽然玩的人少,但是《诗经》中就已经提到的这项娱乐活动,已经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吸引一下人痴迷其中,这就是斗蛐蛐的魅力。

最后唐唐要说的是:这斗蛐蛐就是个烧钱的玩意,玩玩可以,可千万别想着靠用它赌博来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