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清代高手李存义谈与人较量之刚柔、动静、虚实、巧拙!

2025-02-11 06:43 来源:网络 点击:

清代高手李存义谈与人较量之刚柔、动静、虚实、巧拙!

李存义,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少时家贫,以帮人赶车为生。及长习长短拳技并周游各地。中年师形意拳名家刘奇兰学艺,后至京与程廷华等为友,并兼从董海川习八卦掌。其八卦掌技艺多为程廷华所授。曾任两江总督督标把总,后至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兼收徒授艺。

1900年,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宣统三年(1911),与叶云表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后任教上海精武体育会、南洋公学院(交通大学前身)等地。生前于北方武术界威望甚高。

1921年去世,终年74岁。著名弟子有黄柏年、郝恩光、尚云祥、马玉堂、李星阶、傅剑秋、陈泮岭、田鸿业、薛颠等。

李存义 (武术家)

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化劲练神还虚之用,暗劲之体用是将周身四肢松开,神气缩回则沉于丹田,内外合成一气,将两目视定彼之两目或四肢,自己不动而为体也。若是发动刚柔、曲直、纵横、环研、虚实之劲,起落进退,闪展伸缩变化之法,此皆为用也。此是与人相较之时分析体用之意义也。若论形意本旨之体用,是自己练蹚于为之体,与人相较之时按练之而用之为之用,虚实变化不自专用,因彼之所发之形式而生之也。

余练习拳学,一生不知用奸诈之心,先师也云:兵不厌诈,自己虽不用奸诈,然而不可不防他人,终身未尝有意一次用奸诈之胜人,皆以实在功夫也。若以奸诈胜人,彼未必肯心服也,奸诈心有何益哉?与人相交总是光明正大,不能藏奸心,或是胜人或是败人,心中自然明晓,皆能于道理有益也,虽然奸诈自己不用,亦不可不防,惟是彼之道理,刚柔,虚实、巧拙不可不测也(此六字是道理中之变化也,奸诈者不在道理之内,用好话将人暗中稳住,用出其不意打人也),刚者,有明刚、有暗刚、柔者,有明柔、有暗柔也。明刚者,未与人较手时周身动作神气皆露于外,若是相较,彼一用力抓住吾手如同钢钩一般,气力似透于骨,自觉身体如同被人捆住一般,此是明刚之内劲也。暗刚者,与人较手动作如平常,起落动作亦极和顺,两手相较,彼之手指软似绵,用意一抓,神气不只透于骨髓,而且牵连心中,如同触电一般,此是暗刚之内劲也。明柔者,视此人之形式动作毫无气力,若是知者视之,虽身体柔软无有气力,然而身体动作轻如羽,内外如一神气,周身并无散乱之处。与彼较手时,抓之似有,再用手或打或撞而又似无,此人又毫不用意于已,此是明柔中之内劲也。暗柔者,视其神气威严如同泰山,若与人相较,两手相较其转动如钢球,手方到此人之身,似硬,一用力打去,则彼身中又极灵活。手如同鳔胶相似,胳膊如同钢丝条一般,能将人以粘住或缠住,自己觉者诸方法不得手,此人又无一时格外用力,总是一气流行,此是暗柔中之内劲也,此是余与人道艺相交,两人相较之经验也,以后学者若遇此四形式之人,量自己道理深浅,神气之薄厚而相较量。若是自己不能被彼之神气欺住,可以与彼相交;若是观其面先被彼之神气罩住,自己先惧一头,就不可与彼较量。若无求道之心则已,若是有求道之心,只可虚心而恭敬之,以求其道也。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百胜。能如此待人,可以能无敌于天下也。并非人人能胜方为英雄也。虚实巧拙者,是彼此两人一观面,敌方就要相较,察彼之身形高矮,动作灵活不灵活,又看彼之神气厚薄,一动一静言谈之中是内家是外家,先不可骤然取胜于人,先用虚手操试之,等彼动作或虚或实,或巧或拙,一露形迹胜败可以知其大概也,被人所败亦不能用奸诈之心也。余所以练拳一生,总是以道服人也。就是被人所败,亦不能用奸诈之心也。余所以练拳一生,总是以道服人也。以上诸先师亦常言之,亦是余一生所经验之事也,以后学者,虽然不用奸诈,不可不防奸诈,不然时常被人所欺也。

以上诸先师常言,亦是余一生经验之事也,以后学者切记,虽然不用奸诈,不可不防奸诈,与人较量总要胜之胜之。

——这篇文章日后肯定有用——

果断转载果断关注

太极养生堂 微信公众平台Taichitang

以太极拳学习、交流为主,分享健康、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