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刘伯温为什么封爵那么低(刘伯温为什么只能封伯)

2024-01-08 11:50 来源:网络 点击:

刘伯温为什么封爵那么低(刘伯温为什么只能封伯)

洪武元年八月丁卯,五十八岁的刘基(刘伯温)来到禁城,告别了朱元璋,踏上了回老家青田的道路。这是新朝刚刚建立后,他第一次选择致仕还乡。

刘基自从跟随朱元璋征战到明朝建立,历时八年,从出谋划策到战略规划,从官制设立到礼法服饰,再到制定历法与明律,可谓全方位参与了明朝的创建,是明朝的奠基功臣之一。

他本人学富五车,文可通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奇门遁甲。武可排兵布阵、运筹帷幄、统将驭兵。朱元璋把刘基比作西汉之张良,前秦之王猛,甚至是将其视为犹如诸葛孔明一般的宰辅之人。

可身为御史中丞的他,早早地就陷入了朱元璋帝王的平衡之术中,在上上下下皆是淮西武臣勋贵把持的朝堂上,身为纠察百官行举的御史中丞,刘基的才干与能力反而成为他们的猜疑和忌惮之处。

加之刘基本身自诩儒门中人,性格冷漠高傲,刚直倔强,时常导致同僚不合,所以借着继妻陈氏(刘琏

、刘璟

之母)病重,五十八岁的他决定放弃大展宏图的机会和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毅然选择归隐田园,采菊东篱。

本文以叙述围绕刘基诚意伯爵位为主,至于刘基的生平往事,惊世的才能(玄幻)本文不在过多赘述。

“无奈”的刘基

刘基的首次致仕回乡,明显是带有负气和无奈或者较真等等的感情因素,他在离开朝廷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写了大量的诗词,其中作《旅兴》五十首,文中多有对新朝的失望和为自身鸣不平词句。

比如:《旅兴·死别不可追》

死别不可追,生别那可思。悼往恨节促,待来恚时迟。

人生百岁间,苦乐相牵攀。念生复念死,何时一开颜。

登高望八荒,目眷飞鸟还。有愿不克遂,泪下空潺湲。

再比如《旅兴》第三十七首:

少年不信老,怪闻老人言。匆匆老到眼,却忆少年愆。

逝川莫回流,乌兔日夜奔。忧思集方寸,郁气如云屯。

试为少年道,听之亦茫然。顾谓少年子,聆我尔汝篇。

尔未及我耄,我曾犹尔妍。劝尔无我厌,勿令人尔怜。

真的很解气,刘基这是连皇帝也嘲讽了一下,解气到在皇宫中的朱元璋也看到了。

刘基的“背叛”

刘基的致仕还乡在“睚眦必报”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眼中就是一种对他刚刚建立的皇权公然的”挑战“和无形的“背叛”。朱元璋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当国家百废待兴,对内因战乱饿殍遍野,对外北元依然虎视眈眈,朝廷正在(来去是梦)用人之际,作为股肱之臣的刘基竟然选择“告老还乡,背离而去”。这让内心极度敏感的朱元璋极度愤恨和不满。

这使得君臣两人自此产生了极大的嫌隙,朱元璋对刘基君臣之外的师生兼朋友的友谊一扫而光。同时也让他这位为大明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日后成为低爵、低禄、低勋号的功臣代名词留下了伏笔,更是为他晚年的悲剧拉开了大幕。

朱元璋能轻易地放他告老还乡吗,以朱元璋的性格,答案简单明了。

报复的伏笔,“诚意”伯,爵号的由来

洪武元年十一月,仅仅告老还乡不到三个月的刘基,就接到从几百里外京城锦衣官的带来的手谕。

刘基跪接朱元璋手谕,手谕的内容有点让他回味悠长:

朕(朱元璋)闻:“同患难异心者未辅,前太史令,御史中丞刘基,世居栝苍。怀先圣道,天下初乱,闻朕亲将金华,旋师建业,尔曾别闾里,忘丘垄,弃妻子从朕于羣雄未定之秋。

居则每匡治道,动则仰观干象,察列宿之经纬,验日月之休光,发踪指示三军,往无不克曩者。攻皖城、拔九江、抚饶郡、降洪都、取武昌、平处城之内变,尔多辅焉。

至于彭蠡之鏖战,炮声击裂犹天雷之临首,诸军呐喊虽鬼神也悲号。自旦日暮,如是者几四。尔亦在舟(当时你也在船上)岂不同患难也哉?今年夏告镜妆失胭粉之容(妻子逝世),遗子幼冲,暂回祀教速赴京师去久未归。朕心有欠,今天下一家,尔当疾至,同盟勋册,庶不负昔者之多难,言非儒造(不是代书),实巳诚之意,但着鞭一来(速归!)朕心悦矣。

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八日赐臣基

“实巳诚之意”

这就是刘基诚日后被授予“诚意”伯爵号的由来。满篇手谕连哄带煽情,还不忘吓唬,诸如“异心”等等的词汇有明显的明褒暗贬之意。

自古只有君主抛弃大臣,哪里有为了表示“诚意”派人几百里去恳请大臣回来辅佐的皇帝?

新朝建立伊始,刘基置朝廷于不顾,敢炒皇帝的“鱿鱼”,让朱元璋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觉,那就是刘基从来没有真正地相信过自己,诚意!诚意!朱元璋是把对刘伯温的高傲和“背叛”都记到了骨子里,他认为刘伯温最缺少的就是对君主的“诚意”。

于是,朱元璋一点点地回想着他和刘伯温的种种过往,他当年在江左起兵,征战南国,自己曾多次谦卑的写信邀请长自己十七岁的刘基前来辅佐,称之为老先生,而自称愚。

不断……回忆中:

信一:

朱元璋:顿首奉书伯温老先生合下,去岁先生行曾言:“湖广之事,一去便得"。然得,不得直候正月,尽间二月内可得,果然初至。湖广贼人诈降后又坚壁不出,至今未下。寔应先生之言矣。兹者再行差人赍书诣前,专望先生早为起程前来,万幸希亮察不具。

信二:

朱元璋:“顿首奉书伯温老先生合下,愚与先生自江西别后,屡有不祥。皆应先生前教之言,幸获殄灭奸党,疆域少安,收兵避暑。遣人专诣先生前,虔求一来,望先生发踪指示耳,日夜悬悬…………(天象占卜之事)。再差人星夜诣前,望先生以生民为念德教为心,早赐来临,是所愿也。如或未可即来,可将年,月,吉日,时辰。方向,门户择定密封发来,实为眷顾惟先生亮察不备”。

信三:

刘基的老母亲去世,他回乡守孝。朱元璋担心他一去不返,投了张士诚。于是就亲笔手书一封,信中将刘基比喻成徐庶,此文一看就知是出自朱元璋亲笔,而非让文吏代笔。

今日闻知老先生尊堂辞世去矣。寿八十余岁。人生在世能有几个如此?先生闻知莫不思归否?先生既来助我,事业未成,若果思归必当且宽于礼。我正当不合解先生休去为何此一小城中,我掌纲常正宜教人忠孝,却不当当先生归去廿日。徐庶助刘先生,母被曹操将去,厼云方寸乱矣,乞放我归,先主容去,致使子母团圆。然此先生之母,若生而他处,以徐庶论之必当以(成败皆空)徐庶之去。(然而)今日先生老母任逍遥之路(升天了),踏更生之境有何不可?先生当以宽容,加餐以养怀才,抱道之体助我(别太过伤心,要多吃饭),成功那时必当遣官与先生一同乡里荐母之劬劳,岂不美哉?

每每想带过往种种,翻看着当年如此“低三下四,求贤若渴”的信函,让朱元璋一度怀疑他和刘伯温到底是谁做了皇帝。这样言辞恳切的书信,一方面表现出朱元璋对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刘基的期盼,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当时刘基是否愿意继续为朱元璋效力那种徘徊心情和孤高的性格。

刘基(刘伯温)的官职变化

正三品太史院使刘基(刘伯温)

在明朝建立前的过渡吴政权元年,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太史令。

明初,即置太史监,设太史令,通判太史监事,佥判太史监事,校事郎,五官正,灵台郎,保章正、副,挈壶正,掌历,管勾等官。以刘基为太史令。吴元年,改监为院,秩正三品。(《明史·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职官三》,刘太史向朱元璋进呈了玄学大著《戊申大统历》。

此时的刘伯温是正三品太史院使。

正二品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刘基(刘伯温)

同样是在吴政权过渡时期,朱元璋设立御史台,谕曰:“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

朱元璋建明伊始,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从一品,由邓愈、汤河分任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正二品,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刘基,封诰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圣旨:太史公之职,天下欣闻中执法之官台端清望惟亲信之既久斯倚注之方隆前太史令兼太子率更(太子府詹事)令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愽,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驭秋一方,慷慨见予。

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効,且栝苍为卿乡里,地壤幽遐,山溪深僻,承平之世民犹据险方。当兵起乘时,纷纭原其投戈,向化帖然宁谧,使朕无南顾之忧者,乃卿之嘉谟也。若夫观象眂祲特其余事天官之署借重老成以至谳狱审刑罚之中议礼新国朝之制。

运筹决胜功实茂焉。乃者肇开乌府丞辅需贤断,自朕衷居,以崇秩清要得人于斯为盛于戏。纪纲振肃立标准于百司,耳目清明为范模于诸道,永绥福履,光佐丕图,可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宜令刘基准此。

刘基此时的官职是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御史中丞是刘伯温的官职,官阶正二品。太子赞善是太子府属文官散职。

唐制设太子左右赞善大夫各一员,正五品。“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以儒家经典教授诸郡王”制比左右谏议大夫。洪武元年仿唐制设太子赞善,但不再负责太子和诸王辅导教习事务,仅是虚职,以勋旧大臣兼领,仅为虚职。

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刘基

洪武三年朱元璋设立弘文馆。仿唐武德制,“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皆参议焉”。唐制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已下曰直学士。

洪武三年七月朱元璋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负责参与制定明朝律法与礼仪,历法与规制。

封诰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圣旨:“朕稽唐典其弘文馆之设,报勋旧而崇文学,以旧言之非勋着于国家犹未至此,以儒者言之,非才德俱优安得而崇。

尔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刘基,朕亲临浙右之初,尔基慕义及朕归京师即亲来赴,当是时栝苍之民尚未深信。尔老卿一至山越清宁节次,随朕征行,每于闲暇,数以孔子之言开导我心故。颇知古意,及将临敌境,尔乃昼夜仰观干象,慎候风云,使三军避凶趋吉数有贞利于戏。

苍颜皓首之年,当抚儿女于家门,何方寸之过赤眷恋不舍与朕同游,后老甚而归朕,何时而忘也,可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散官如前。宜令刘基,准此。

从洪武元年十一月刘基被太祖朱元璋“请”回了朝廷,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依然担任“整肃朝纲,纠察官员,监视淮西勋贵”的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

那时学士还不同于明朝中后期的阁臣大学士那么“值钱”,洪武中期设立的如华盖殿等殿学士官职,品阶皆为正五品。

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奉天殿大封开国武将功臣爵位。

四品封侯 二品封公 明朝开国公侯伯的勋位和爵位 明朝超封爵(下)

十一月乙卯日,封中书右丞汪广洋为忠勤伯,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刘基为诚意伯。

洪武首封功臣爵位,实授封者公爵六人,侯爵二十八人,伯爵仅两人。

刘伯温是在并没有前往奉天殿被朱元璋当面授爵,而是在他的御史台“办公室”接受封诰。

诚意伯封制: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咨尔前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刘基,朕观往古俊杰之士能识主于未发之先。愿效劳于多难之际,终于成功。可谓贤智(来去是梦)者也。如诸葛亮,王猛独能当之。朕提师江左兵至栝苍,尔基挺身来谒于金陵归,谓人曰:天星数验真可附也。愿委身事之。

于是乡里顺化基累从征,伐覩列曜垂象,每言有准,多効劳力,人称忠洁,朕资广闻。今天下巳定,尔应有封爵。特加尔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以给终身,子孙不世袭于戏。尔能识朕于初年,秉心坚贞,怀才助朕,屡献忠谋,驱驰多难,其先见之明比之古人不过如此。尚其敷尔勤劳忠志,训尔子孙以光永世,宜令刘基,准此。

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刘基。

刘基官职与诚意伯爵位剖析:

明朝实行延系九品中正制官阶,明初文官九品十八阶,武官六品十二阶(见下文)。官员的品级对应着勋位。

勋位分文勋和武勋,文武勋位各十级(武勋后改十二级),从五品及以上有勋号(后武六品也有勋号)。文武勋最高的勋位(号)都为上柱国(或左右柱国)。

如文武官员因战功授爵,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又细分为国公、郡公、郡侯、郡伯、县伯、县子、县男七等(后子男革除不设)。

前往介绍过郡公爵位,基本是个摆设,都是追谥,不赐铁券,子孙也不袭封。明初除了追封功臣上三代的郡公爵号外,真正追谥到功臣本人的一共六个,只有一个活到了明朝建立,他就是陶安,去世后被追谥为

姑孰

郡公,但无开国功臣封号。

明朝极其稀少功臣赠爵——明初郡公和“公世子”(勋卫)

洪武开国功臣封号有: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开国翊运守正文臣,推诚辅运钦承效力辅臣。

除了开国封号外,还有散职,东宫职和禄职。明开国功臣无爵位(成败皆空)无论文武皆用武勋勋号,其品级,勋号,禄位(洪武二十年定,仅参考)对应爵位如下:

正一品。勋号上柱国(左柱国、右柱国)。月支禄米八十七石,岁一千四十四石。

如授功臣爵位,对应的是公爵(国公)

从一品。勋号柱国。月支禄米七十四石。岁八百八十八石。

如授功臣爵位,对应的是侯爵(郡侯)

正二品。勋号上护军。月支禄米六十一石,岁七百三十二石。

从二品。勋号护军。月支禄米四十八石。岁五百七十六石。

如授功臣爵位,对应的是郡伯。

正三品。勋号上轻车都尉。月支禄米三十五石。岁四百二十石

从三品。勋号轻车都尉。月支禄米二十六石。岁三百一十二石

如授功臣爵位,对应的是县伯。

正四品。勋号上骑都尉。月支禄米二十四石。岁该二百八十八石。

从四品。勋号骑都尉。月支禄米二十一石。岁该二百五十二石。

如授功臣爵位,对应的是县子(子爵)。

正五品。勋号云骑尉。月支禄米一十六石。岁该一百九十二石。

从五品。勋号武骑尉。月支禄米一十四石。岁该一百六十八石。

如授功臣爵位,对应的是县男(男爵)。

后爵位勋号改动,又定正五品勋号改为骁骑尉。从五品勋号改为飞骑尉。月支禄米一十四石。岁该一百六十八石。

设正六品、从六品勋号(原五品勋号)

正六品。勋号云骑尉。月支禄米一十石。岁该一百二十石。

从六品。 勋号武骑尉。月支禄米八石。岁该九十六石。

正六品不授爵位,封爵既是超品级封爵。

明初武官没有七八品的官阶,地方土司有从七品武官,朝廷也不支俸禄。

两位伯爵的爵位符合标准,但勋位(号)不符合

刘基,作为正二品御史中丞,授封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开国功臣封号)资善大夫(散职)护军(勋号)诚意伯(爵位)。

汪广洋在死对头杨宪被诛后调任中书右丞,作为正二品中书省右丞同样被授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忠勤伯。

如果按两人单以正二品官阶授郡伯爵位,是符合爵位标准的设定。但勋位不符合标准,正二品武勋对应的是“上护军”,而不是从二品的勋号护军。

如果《大明会典.官职》或《明史志.四十八》对御史中丞、中书右丞是正二品官阶描述的没有错误的话,那就是两人的勋位授低了。两人正二品“上护军”勋号的郡伯爵位,变成了“从二品”护军勋号的郡伯。

在正常情况下,刘基(刘伯温)的郡伯爵位对照品阶并不算授低了。但横向比较所有的功臣,那在开国功臣中刘伯温的爵位算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为什么刘基和汪广洋勋号的上护军变成了护军, 刘基的二百四十石的年俸几乎是同为守正文臣韩国公李善长的十六分之一,为什么他的爵位和俸禄如此之低,仅是因为正二品官阶吗?他的祖上三代被封为永嘉郡公,为什么比刘伯温的伯爵还要高,诚意伯的爵位如何承袭?

因篇幅有限,咱们下篇继续详述。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去是梦成败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