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刀枪不入是什么(刀枪不入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2024-01-22 19:56 来源:网络 点击:

刀枪不入是什么(刀枪不入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12月1日-12月3日

喜马拉雅123狂欢节活动将正式开启

全场课程五折!

一年仅有一次的最大活动

错过一次等一年!!

………………………………………………………………………………………………………….

来源:《中国历代权力简史》

义和团产生的最大背景就是外国势力进入中国后,民间开始反抗。吃了几次败仗,我们才发现,大清原来不是万邦臣服、万国来朝的中央之国,我们的皇帝原来根本不是天子,而是和别国国王毫无二致的一个统治者而已。因为打了败仗,我们还要学习《万国公法》,成为这万国当中比较弱的、不得不听话的一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中国的洋人,无论是不是抱着“侵略”的目的,无论是不是军人,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相当的排斥。曾国藩碰到的天津教案,就是一起典型的事故——传教士被无辜杀死,曾国藩为被杀的传教士讨回公道因而遭到了巨大的民间舆论谴责,名声一落千丈。

这等的帮亲不帮理,虽然确实不公道,但在当时绝非不可想象之事。说来,就在同时间的海外另一边,幕末的日本时期被迫开国,首都江户也出现了类似的“攘夷”风气,很多日本武士认为外国人是日本的大敌,所有踏上江户城土地的外国人都该被“天诛”。

但我们都知道,数年之后,两国的命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用轮船叩开日本国门的美国船长佩里被日本人视为恩人。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大清同时发生的事——官方对于外来势力的进入没什么学习的念头,反而隐隐借助民间的力量进行阻挡。天津教案的事例数次出现,但很多时候和天津教案不同,官方会隐隐地挑起民间对传教士的敌意。民间穷苦,生出的孩子经常被丢弃野外,丢弃女婴的情况更为常见。教会将这些孩子带回抚养,却有人诬告教会是为了挖小孩子的内脏做药引才收养孩子。而官方对于这样的案件往往不会像曾国藩一样处理,而是会含糊其辞,借机煽动百姓对教会和洋人的仇恨。这是官方借助民间力量抵制外国文化与势力进入的一个过程,也是百姓与洋教冲突的一个官方背景。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天主教不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确实不是没有理由的。天主教排他性很强,参与信众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和中国传统文化截然不同,还不允许信众参与旧有的习俗。不仅如此,天主教禁止偶像崇拜也禁止祭祖,这都是直接动摇百姓信仰的根本。洋教来了之后自己不能祭祖也不能拜关公老爷了,这算怎么回事儿?

久而久之,民教冲突日益激化,民间就出现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反洋教势力——义和团。

义和团本名叫义和拳,学界考证源流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共同的特征是,义和团练气功,有一套神灵上身、刀枪不入的法门,老百姓看了表演眼见为实,就纷纷一哄而入,成为义和团的团民。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义和团的成分极为复杂,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中间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史书记载叫做“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

这样的情况虽然是义和团席卷范围之广、势力之强的明证,但也说明了义和团的组织极为松散。蒙昧的、对于天下将亡、外国人行于眼前的恐惧,以及对天主教文化赤裸裸的排斥,一同形成了这一横扫中国大半土地的势力。

山东是义和团最早爆发的地点,我们知道,德国抢占胶州湾,缘起,或者说借口,就是山东的民教冲突。德国人抢占山东之后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人当年对于修铁路这件事情是强烈抗拒的,认为会破坏“龙脉”。这一下子,民间的气功大师义和拳们,就挥起了自己愤怒的铁拳。

我们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当年的义和团还是颇为原始和野蛮,有着比较强的破坏性的。义和团仇视一切与洋人有关的东西,毁电线、毁学校、拆铁路、烧洋货、杀洋人……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有用洋物者,如纸烟、小眼镜、洋伞、洋袜,必杀无赦。曾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被搜出,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这个时候外国人肯定坐不住了,本国公民莫名其妙被杀,这件事没个说法就有辱国格了,故而开始纷纷向清政府施压。清政府一开始采取的措施也和过往所有的故事毫无二致——镇压,但义和团燎原之势显然难以迅速扑灭。

这时候,剧本开始朝向中国历史闻所未闻的方向发展了:1900年,西方列国提出派使馆卫队进入北京保护本国大使与传教士,数千人的部队纷纷开入北京城,清廷的脸上顿时就挂不住了,慈禧太后进而怀疑西方各国是希望自己让位给光绪,派军队是来逼宫了。对局面的丧失控制与对丧失统治权的恐惧让老太后一时间慌了手脚,正逢此时,义和团抵御外国军队的风闻传到了慈禧的耳朵里。朝臣看出太后心思的人为数不少,一句“民意可用!”朝中突然出现了大批主和的官员,主张招抚义和团势力。清政府默许之下,1900年6月份,义和团开始大规模进入北京,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农民起义军得了政府的授意,一起对付洋人,也算是前所未有的怪事。6月中旬,京城的义和团与洋人的矛盾迅速激化,轰然开战。此时慈禧太后做出了名震天下的举动,同时对列强宣战。八国联军随后迅速集结,从天津向北京进军。清军,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开始了一团混战,清军在其中的位置摇摆不定:时而抗击外国侵略者,时而又向义和团的拳民开枪,清军在京城包围了数个外国使馆,中间却多次向使馆送去米、面、蔬菜和西瓜等物资。这段历史也实在是让后人大跌眼镜,时而充满民族主义的气概,时而让人对清廷的反应百思不得其解,时而痛恨外国侵略者,时而又发现,联军保护本国使馆的行为,实在也说不上是伤天害理。

北京天津闹得一团慌乱,东南各省的封疆大吏却看得清楚。西太后慈禧慌忙诏各地官员进京勤王的时候,张之洞等地方大员却按兵不动,历史上称之为“东南互保”。这些地方巡抚们很清楚地看明白了义和团难以成事、西太后必然失败这一趋势,审慎地保持了和外国势力的良好关系,并成为了最后的收场者。而义和团的结局我们也很清楚了,在清军与八国联军的共同剿灭之下,义和团运动以失败告终。

我们的历史书将义和团起义这件事情描述得轰轰烈烈、无比悲壮,但事实上我们重新翻阅史料,看到的只有一片混乱。有一点历史书倒是没有说错,就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这样的起义是没有建设性的。我们一方面不能轻视人民的力量,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人民的力量要想被整合和发挥出来,必须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单凭义和团这样的低效能组织,是不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的。在飞速变化的世界当中,仅仅依靠一时的热情,不可能创造出旧有的理想的世界。

义和团之后中国迎来的,只有《辛丑条约》,外国人轻易地得到了在中国驻军的机会,并彻底地征服了清政府,真正把中国拖入了积贫积弱的深渊。

点击了解更多,立即瓜分5000万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