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女真人的名称从哪来?

2024-06-26 20:07 来源:网络 点击:

女真人的名称从哪来?

女真人的名称从哪来?

按正规的传统,国家的名称都要有天子赐名封号,才算名正言顺。然而部落、民族则大多是自成自立,自称自号。

古代东北,特别是长白山、松花江以北和以东的地方,历来是天高皇帝远,天地人三不管的国度。但这里至少是受到中国主流政权的影响,或者管理的。

周朝以前,这里是中央政权的附属国;以息慎政权式的地方管理为主。秦汉至南宋期间,多是只受到华夏中央政权的影响,以地方政权为主的形式。元朝以后,则是开始正规地接受中央政权的管理,开始了真正的中华大统局面。

事实上,自五帝时期,松花江以北的地方就是直接与中央政权联系的。息慎国一直向中央政权晋贡,息慎曾为舜进贡弓矢等物,感谢舜对全国四方各族的德政。直到周朝还联系密切,息慎曾为武王贡弓箭等物,自称为附属国;周成王讨伐东夷时,息慎国派出使臣到中原祝贺周成王的胜利;成王很高兴,就命令荣伯这个人作了一篇《贿息慎之命》的文章赏赐给使臣;到周康王时,息慎又来进贡……。

后来,中央政权只忙于自己的事,东北的政权也发生变化,于是东北这个地方逐渐疏远了中央政权,再也得不到天子的封赐,名号也就只能是自己封自己了。

女真,则是在唐朝后期,出现的一个东北民族的称号。正是在没有天子管理的时候,东北地方民族自立自强的时候。女真族生活于东北之东北,这里过去是息慎(肃慎)的地方,后来是邑娄、勿吉、靺鞨的地方。其地在长白山麓,东临大海,水系丰富,湿地广阔,山林茂密,四季分明,气候严寒。

女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他们成立的大金先灭辽,后灭北宋,威逼南宋小朝庭年年进贡。金亡以后,虽元、明两朝阻隔,也没能使女真后人忘掉宏大的志向。终于以后金和清的名称重新完成了统一华夏的大业,二度登上中国统治舞台。


女真”的原义到底是什么呢?愚自不能解,查阅今典古籍也未弄明白。但考虑“女真”一词,出自中国的典籍;且为华夏传承文化之称呼,故觉得只能按华夏文化来解释之。因此觉得,有一些内容看似可作参考:

,古字写为户中一竖折,会意字,表户中之气、鼎户之主等意思。

《康熙字典·女部》载,女除男女的女,你我的你之外,更有如下意思:

“女如也” ,“土地各以类生,泽气生女”,指女字与如字同,天下的土地按生成因素不同而不同,大水之地生的是女之地。

“《易系辞》坤道成女”,女是“顺”与“柔”的代名词,女道属阴。

“星名,须女四星主布帛,为珍宝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又织女三星,天女也,主瓜果丝帛”。北方玄武七宿中,前四位:斗、牛、女、虚,引语中“须”应该是“虚”。

“峄皋之山其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含水的或水边的高山,其中的水是要出来的,这水向东流,进入积水之地。

“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缑氏”,所谓的金女是西王母,她的母姓厥,父姓缑。

“青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气下藏乃出,以降霜雪”,所说的青女是霜神,到农历9月份,地气下降藏于地下时,青女出来降霜雪。


女,丹汞也,河上

女”,

女得火则飞女是红色的汞矿,河边的丹汞遇火就会飞花上天。女真人是炎帝的后代,女字是与火紧密相关的。

“扶桑东千里有女国,其人容貌端正,身体有毛”,东方国度的东方有女国,其相貌端庄,身体长毛。女真中的女,是重在东方的。

“姓,汤贤臣女鸠、女房……”,女也是大户人家的姓氏。

字典中还说:佛家梵言有些带“女”的经文;另外,鹦鹉、鹊、蚬、螟蛉等物种都有发音带“女”的品种。

女真中的女,是一个很重要的字。

,原字上为匕,中为目,目左下一竖折,下一八字(两竖)。古字上为匕,中一臼(从中间左右分开成两字,实际上不是一个臼字,因计算机字库中没找到那两个字,以此代),下一大字,大字头从臼中穿过。是会意字。

《康熙字典·目部》载:

“仙人变形而登天也”,真乃神仙中的第六等,真乃仙意。

“不虚假也”,“实也,伪之反也”, “神也、淳也、精也、正也”, “真者,精诚之至也”,这些解释与现在相同。


“帝王自有真也”,古人忠君,宁说臣坏,不说君坏。

“佛号正真真会无生”,“本一性而言,谓之真如”,神佛自然都是真性。

“天曰真宰”,《易》说天已经很明确,又透彻,不重复了。

“星名”是“岁星所生也”“金名,《本草释名》陶弘景曰:仙方名金早太真”,也是天上星座,只不过不如地上的“真“好。

“玉名,玄真者,玉之别名也”,突出“真”的灵珑、纯洁、贵重。

说“真”字的出处:“人受气以生,目最先神之,所聚无非实也,故从目、从匕,匕化也,从(竖折下两竖,——字库中找不到此字,以此代),气之状也,会意”

再查女与真二字的解释,《说文解字》与《康熙字典》基本相同,现代文典中的解释则少得多。而古意只能靠古典来解释,所以这里不取现代词典释义。

应该重视的是,按照华夏文化的内容,“真”字发音很像“震”。

“震”,是八卦的卦名之一,表雷、表龙,有声有形,是个神圣的概念。

先天八卦中,震,属东北方向,是一天之末,第二天之始。

后天八卦中,震,属东方,是万物之始,红日东升,起龙腾之势。

女真人的同源同类——靺鞨人,在唐朝中期建立的渤海国,曾雄居东北。渤海国的前身叫做“震国”,唐武则天时册封其为“震国”,其国王被唐封为震国公。

女真的名称,是女真人自己叫出来的。女真的名称,是与渤海国同时在中国的史册中出现的。女真人与渤海人的居住地,也是自古相同,曾经在一起的。女真人与靺鞨人同出于勿吉,勿吉出于息慎,息慎出于炎帝后人。

有没有可能,在渤海人把自己称震国的同时,女真人也称自己为震?不过是为区别渤海人的震,而另称为女水(女方)之震,或另一震国,简称女震?也不得而知。

女真的含义中,到底有没有“震”的意思?再考证吧。

史书中的记载,是中原汉人用汉字写来的,是中原汉人根据东北土著人的发音记录下来的。我们现在普通话的基础是东北语音,是满族人语音的基础,也是后金——女真人的基础,则震与真的古代发音也不会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女真”这个名称,到底从哪里来?还有没有其它出处?

另外,关于“女直”:

据《北风扬沙录》记载:“金国本名朱里真,番语舌音,讹为女真,或曰虑真,避契丹兴宗宗真名又日女直。”

不管朱里真、虑真,还是女真,都有一个“真”字,这些名称都是以“真”为中轴转化的。所以“真”字,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女真在唐朝中后期出现,女真人是渤海人的同宗,是靺鞨人的一支。唐时,粟末靺鞨人(也是息慎后裔)先称自己为震国,后称渤海国。震与真的语音近似,女震(真)随后出现,是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奇怪之处。

另外,《大金国志》和《青夷谋夏录》都有相同记载。在《辽史》、《金史》和一些相关史典中,一概称女真为女直。

前面所说,女真本应叫“朱里真”。有人认为,是汉语音译讹为“女真”。这种说法太牵强,能有多少可相信之处?

也有人说:在辽朝统治时,因避辽兴宗皇帝耶律宗真名讳,改名为“女直”。这种观点也可成为一种论据。更有力的是:

《辽东志略》说:“女真族在宋以前称为女真,后因蒙古太祖名孛儿只斤铁木真,为避其名讳,改名女直。”

按说,《辽史》、《金史》等史典,都是元朝宰相脱脱用汉语文化撰写并完成的。避讳自己的祖先伟大的孛尔只斤·铁木真,是完全可信的。

碰巧,前面又有个耶律宗真。所以按照古史习惯,这个“真”字,在这段时间的史书中是必须要去掉两点,改成“直”字的。

原作者:山和海真人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310978270102x57e.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