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校园贷”,你知道多少?

2025-02-09 09:09 来源:网络 点击:

“校园贷”,你知道多少?

随着各种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互联网金融在高校中迎来了大学生分期消费的春天,众多“校园贷”平台纷纷到高校“跑马圈地”。然而在校生多数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旦消费欲望膨胀,就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

近日,河南某学院大二学生以28名同学之名,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负债近60万元,最终绝望跳楼。

长春大一男生借贷1万晚还6天变4.2万,吞两瓶药轻生。

什么是“校园贷”?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

据调查,校园网络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此外,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

调查显示,借贷的学生主要是二本、三本院校,其次是大专(高职);且月生活费在1000元至2000元的学生为借贷的最主要群体。

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

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

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学生借贷的最主要用途是什么呢?

1、贷款的首选用途是购买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占33.1%

2、用于某个阶段超支的生活费,占18.0%

3、开学阶段的学费、杂费,占16.1%

4、交友的支出,占7.10%

5、是娱乐的支出,占5.8%

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1

高利贷

虽然,大多数网贷平台放贷的利率,并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一般年利率仍控制在20%以内,因此在法律上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但是,从相关报道来看,这些平台在收取约定的利息之外,还会以罚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名目,收取远远高于贷款本息的巨额费用,从而在实质上,在普通民众的生活经验里,就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贷。

2

欺诈诱导

这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以及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是以“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进行欺骗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而又消费欲望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

3

强行逼债

从新闻报道来看,在中国一些网贷平台,比贷款本身的高利率更令人恐怖的,是一些网贷平台的催款方式。若按正常的法律程序,对于不能按期还款的借款者,放贷者只能到法院起诉,胜诉之后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从而追回全部或部分欠款,不会威胁到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更不存在让大学生的父母代为偿还、让大学生毕不了业等问题。但实际上,一些公司采取的催款方式,往往是各种骚扰、胁迫、跟踪、盯梢、非法拘禁甚至包括某些更加极端的手段,迫使借款者不得不东奔西走举新债还旧债,从而极大地威胁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而种种暴力逼债的方式,已经超出合法经营的范围而有涉黑犯罪之嫌。

专家建议:最好别用!

中山大学金融系黄教授表示,从行业角度说,大学生的确属于比较优质的贷款对象。与传统银行给予大学生的信用贷款相比较,网络平台贷款的利息和手续费都要高,且信息不透明。不太赞成大学生为了提前消费或者做生意,甚至借钱炒股来贷款。这种贷款不但给自己增加压力,产生违约的话也很容易追溯,得不偿失。

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今年4月份银监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对不良平台进行了规范,同时加强了对整个大学生体系的教育引导工作。

银监会对校园网贷整治提出五字方针“停、移、整、教、引”

具体而言,“停”是一个分类处置想法和思路,对于这些涉及到像暴利催收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要暂停这种校园“网贷”的新业务;“整”是对于现存的这些校园“网贷”业务要进行整改,包括增加对借款人资格的认定,包括增加第二还款来源,落实一些相对的风险防控的措施;“移”也是涉及到违法违规的行为,也要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移交相应部门;“教、引”就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加学生合理的消费观的培育和引导,来规范整个校园网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