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丽江壁画:大黑天神

2025-02-12 10:09 来源:网络 点击:

丽江壁画:大黑天神

大黑天神,梵文名“The Mahakala”,藏语:吏簏稏匏吏簏,是密宗佛教的护法神,为印度婆罗门大神湿婆(Siva)的化身,主创造与破坏,同时又是妖魔鬼怪的征服者,兼慈悲相、愤怒相、舞王相、苦行相、与雪山女神玛哈嘎拉相相拥的双身相,以及象征梵天、毗纽天、大自在天三位一体的三头六臂相。

大黑天神局部正中主尊 全图 120*60cm 明初 琉璃殿 (图1)

关于Mahakala,印度教和佛教的说法有所不同。玛哈嘎拉是梵文“大黑”的音译,意思为怙主。但在藏传佛教中,Mahakala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除此之外,玛哈嘎拉的不同示现,如两臂、四臂、六臂黑色身,白色身等在藏传佛教里代表不同本尊的化身。如二臂玛哈嘎拉是普贤王如来及金刚持佛的忿怒化身,四臂玛哈嘎拉是胜乐金刚的化现,六臂黑色身玛哈嘎拉则是千手千眼和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的示现。

丽江壁画中的大黑天神形象体现出了汉藏两种风格,它们分别指向图像学上的两个源头:其一是南诏时期本土流行的土主大黑天“摩诃迦罗”造像,它属于东南亚造像体系的余脉。其二是蒙元时期中原流行的藏密大黑天“摩诃葛刺”,带有浓厚的藏传佛教美术的特征。

早在8世纪左右,大黑天神就在云南广受供奉,其地位仅次于襄助蒙氏建立南诏的阿嵯耶观音。

《新纂云南通志》载“云南各县多有土主庙,所供之神非一,而以祀大黑天神者为多······初谓之为大灵庙,后乃为土主也······大黑天神为阿吒力教之护法神,盖其教以血食享祀, 民间尤敬畏之。”

大黑天神右侧护法神

琉璃殿壁画中有“四臂大黑天” 像,深蓝色身形,现怖畏像,右下手执三叉戟,左下手执层鼓,左中手捧颅钵于胸前,右上手执月,左上 手执日。此形象是大黑天七个化身之一的“日月迦罗”,凤仪董氏宗祠出土的大理国时期残经《大黑天仪轨》 云:“日月迦罗,面张二目,身垂四臂,左上手托日,下托骷髅杯,右上手捧月,下牵戟枪柄”。从时代上来看,琉璃殿建于第二代土司木初时期(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现在还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琉璃殿壁画渗入了藏密绘画元素,从壁画的图式风格来看,这一时期丽江大黑天形象受滇东的东南亚造像体系的影响更为显著。(图1)

大黑天神左侧护法神

丽江大宝积宫西壁中的大黑天虽然较琉璃殿大黑天有更浓重的藏地美学风格,但从构成神像的诸多符号要素来看,仍属于汉地土主大黑天的图像系统。从上图中(图2)可以看到,六臂大黑天为白身现大怖畏相,额开慧眼,左上手持三叉戟、左中手于胸前捧颅钵,左下手持罥索;右上手持颅 骨念珠,右中手于胸前持金刚杵、右下手持鼙鼓,足踏天女,青蛇绕腹,腰结虎皮裙,身后有桃形火焰纹背光。

无量寿如来会局部 佛座左下方大黑天神 大宝积宫 明万历十一年(1583) 全图 367*498cm (图2)

在云南的佛教图像体系中,大黑天形象常常与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配对出现,构成“合龛” 的形制。

合龛形制的出现当与两位神祇的位格属性有关。大黑天神主兵戎之事,镇国助战、消灾解厄,为战斗神, 在藏密中更是身为护法神之首。神恺《大黑天神法》“彼有大力,即加护人,所作勇猛斗战等法,皆得胜也,故 大黑天即斗战神也”;唐释良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撰疏有“摩诃迦罗”条,注云“大黑天神,斗战神也, 恭祀彼神,增其威德,举事皆胜。”唐一行译《大毗卢舍那成佛经》:“所谓大黑天也,毗卢遮那以降伏三世法门, 欲除彼故,化作大黑神”。清人吴大勋《滇南闻见录》描绘大黑天形貌是“狰狞可畏,面色蓝锭,红须、巨牙、三 眼、六手,手各执器械”,对于这种战斗神的形象,他的解释是“想夷方不可以德化,而以刚制,不可以善感,而 以形怵。故幻此异相,而夷人始知敬奉,尊之曰土主”。

明代处于丽江木氏的势力范围之内,造毗沙门天王和大黑 天像在此,更是有守卫门户、防御吐蕃南下之意。

文章剪辑自:安琪《神话的图像叙事:明代丽江壁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