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历史上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乾隆的生母是汉人吗)

2024-01-18 12:56 来源:网络 点击:

历史上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乾隆的生母是汉人吗)

在康熙晚年生活中,聪明伶俐的乾隆给康熙带去了许多欢乐,乾隆大胆、懂事,文武全才,给康熙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也成了雍正夺嫡路上最有力的法宝。

弘历围猎险被大熊所伤,康熙点名要见乾隆生母

康熙61年8月,康熙带队伍进行围猎,一枪击中大熊,大熊倒地后许久都没有起来,康熙就想让弘历去补上一箭,博得“初围获熊”的美名,哪知弘历上马后,迟迟不动,康熙便喊到:“弘历,怎么不进?

弘历这才骑马过去,哪知大熊突然翻身,张嘴怒吼,把周围的人都吓傻了,只有康熙反应及时,拔枪便射穿了大熊的脑袋,才保了弘历一命。这件事给康熙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弘历平时一直很胆大,但是那天,如果听了康熙的话,直接上前,那可能已经命丧熊口了,康熙认为自己这个孙子福大命大,是上天在保佑他。围猎后,康熙特意到热河狮子园,点名要见弘历生母。

康熙为何点名要见乾隆生母呢?

弘历晚年能得到康熙的喜欢,其实是雍正精心下得一盘棋,弘历集中体现了清朝前期的优秀基因,极高的智商,强大的自制力,无穷的精神。这些都是康熙喜欢他的原因,也是雍正加分的砝码,弘历养育宫中,这也意味着,如果康熙喜欢弘历,有意让弘历当皇帝,那么就会让雍正即皇帝位,就算不打算传位给雍正,但也会因为喜欢弘历,而使雍正一家得到庇护,这是一次双赢的交易。

显然康熙是有意要传位于乾隆的,而在这之前,他想见一下乾隆生母,因为如果弘历即位,那么他的生母就是将来的太后,太后对朝局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所以他想见一下这个在雍亲王府10多年,但并没有什么名分及名气的女子。康熙发现,这个儿媳妇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格格“(满语小姐的意思),但是却生得十分饱满,体格强壮而且皮实,将来必定是有福之人。

而事实上,她也正如康熙所说的那样,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气的太后之一,她长寿而且一生顺遂,儿子孝顺。一生跟着乾隆四次南巡,游了3次五台山,3次泰山,还去过嵩山,避暑山庄去了无数次,85岁了还登了一次泰山。乾隆能活到89岁,全靠他母亲的遗传基因好啊。

乾隆的生母到底是什么人呢

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在这次晋见之前,一直没有引人注目过,生了弘历这个孩子也并没有改变她在雍亲王府的地位,一直被称为”格格“,直到雍正登基后,才被封为熹妃。

钮祜禄氏是清朝八大姓氏之一,但是乾隆的生母并不是八大家族之一,清朝八大家族钮祜禄家族指的是开国元勋额亦都一支,而乾隆生母的先祖,只是额亦都一个表现平庸的叔伯兄弟叫额亦腾,这一支开国以来,就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最厉害的也不过是乾隆的外祖父凌柱,当了一个四品典仪,而且还是因为女儿嫁入雍亲王府,赏赐的闲职。

乾隆的生母13岁进去雍亲王府时,只是一个普通丫头;康熙49年,19岁的钮祜禄氏出落得身材丰满,才被雍正收为侍寝丫头,第二年,便怀孕生下弘历,但是由于身份低微,以致于弘历都没能引起注意。

乾隆登基后,极尽孝道,却唯独不许母亲碰权力
康熙的相面功夫确实了得,他说乾隆生母是有福之人,果然不假。乾隆登基后,尽管国事繁忙,但是他依旧坚持”三天问安,五天侍膳“,太后有个风吹草动,他都亲自关怀。刚登基的乾隆非常节俭,平时过年过节,臣子给他送点礼物他都拒绝,但是对母亲,那可是绝对舍得花钱。

乾隆6年(1741年)太后50岁生日,乾隆在圆明园举办寿宴,邀请60岁以上的老人在路边为太后跪接祝寿,一天下来,光赏赐这些跪接之人就花了10万两,7万多匹绸缎。–《清高宗实录》。乾隆虽然在孝道上当之无愧,对母亲是极尽之能,但是在权力上,他却是非常的自私,绝对不许母亲沾染分毫。雍正13年8月26日,乾隆登基的第三天,他就下了一道谕旨:

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圣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间,岂有不告之理?但朕与诸王大臣所办政务,外人何由而知?其应奏闻母后者,早已奏闻矣。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清高宗实录》

刚一上位,就下旨太监、宫女,不得在太后面前嚼舌根,其实就是要让太后与政治绝缘,乾隆不仅是这样说的,还是这样做的。有一次,太后与乾隆聊天时,说到顺天府东面有一座庙年久失修,快塌了,想让乾隆拨点钱,修一下,这事当时就触动了乾隆敏感的政治神经。乾隆当即下旨,大骂太后身边的太监张保和陈福,说他们办事糊涂,陈福在康熙身边伺候多年,什么时候见宁寿宫太后要求康熙修盖庙宇。但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就不处罚他们了,表现上骂太监,而实际上就是说给太后听的。太后也是识时务之人,从此以后 ,就再也没有干涉朝政之事了,也成全了乾隆纯孝的美名。

参考资料:《清高宗实录》

《乾隆帝及其时代》

《啸亭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