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民俗文化 - 武威民俗画

2024-11-21 00:40 来源:网络 点击:

民俗文化 - 武威民俗画

民俗画,与人民大众的生活习俗紧紧相连,息息相关,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民俗风情的重要画种之一。民俗画,完全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鼻祖与源头。新石期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上的装饰绘画;青铜器时代礼器、乐器、祭器纹饰;战国时期的帛画、漆画;秦汉时期的壁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石刻、石阙、瓦当以及骨雕、木雕、陶塑;隋唐时期的佛教画、经变画、墓室画、敦煌壁画;宋元时期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村医图》《货郎图》《百子戏春图》,以及陶瓷工艺、漆器工艺、丝织印染工艺;辽、金、元时期的西夏壁画、西夏木板画、木刻及布帛画;辽金人物画;元代寺庙壁画;明清两代版画、年画,特别是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杨家埠年画,在民间十分普及,达到了“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的局面。这些中国绘画史上最为璀灿夺目的瑰宝,无一不是民俗画的滥觞与展延。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当之无愧称得上是一个博大宏富的民俗博物馆,民俗画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遗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遍布城乡的宫观寺院以及天梯山、莲花山、老爷山等石窟崖壁,以及民间的庭堂屋宇,都大量流布和保存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民俗画。

李墉、李福如父子,是武威民俗画的传承人。他们的民俗画,继承了明末清初武威民俗画大师杨先声、杨先甲水陆画的画风与技法,工笔重彩,色彩浓艳,酣畅淋漓,明朗欢快,笔力劲健,个性鲜明,可以称得上是近现代武威民俗画的压轴之作。同时,在武威的殿堂、楼阁、庙宇、庵观、园林等古建筑的彩绘、雕塑、壁画以及年画、门神、财神、花灯、纸扎、风筝等民间工艺方面,造诣匪浅,卓有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艺术业绩。

2013年8月,武威曾开展过一次民俗画展览,收进李墉先生遗作4幅,李福如先生作品90余幅。这些民俗画作品,内容丰富,品类多样,生活气息浓郁,民间特色突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挖掘、整理、借鉴、继承这些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遗产,对于丰富其它门类的艺术创作,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冯天民,甘肃武威人,生于一九四八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武威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武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武威市西夏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任武威市第二届政协常委、武威市文联副主席、武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武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凉州区文化馆馆长。

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