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社会 > 正文

​院校介绍+王牌专业:首都医科大学

2025-03-21 14:40 来源:网络 点击:108

院校介绍+王牌专业:首都医科大学

前世今生

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首医大,主校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另有顺义区大东路4号、东城区和平里北街22号、东城区东四十条27号、丰台区花乡张家口路口107号四个校区,属于医药类公办大学。



(1)学校建于1960年,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



(2)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1986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



(3)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





江湖地位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



首都医科大学位居全国顶尖“双非”医学高校之首,拥有高达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且均为三甲医院,可谓实力雄厚。





王牌专业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位列A-等级,口腔医学、基础医学位列B等级,为该校最好的几个学科。



【临床医学】

属于医学门类,临床医学类专业大类。高考招生专业为“临床医学(阶平班)、临床医学(5+3一体化)(本硕连读)、临床医学”,2022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



临床医学专业是首都医科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品牌专业,学校建校伊始即开办了临床医学专业,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支持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领域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四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临床医学领域拥有七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神经病学、外科学(神外)、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二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全科医学(交叉学科))。学校还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和培训机构,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学科基础。



【护理学】

属于医学门类,护理学类专业大类,高考招生专业为“护理学”,2022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不限,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化学。



首都医科大学于1961年开办高等护理专科教育,2000年开办护理本科教育,首任护理系主任是我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原中华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王琇瑛先生。



教育部等六部委于2004年将护理专业列为国家四大紧缺人才专业之一,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被指定为“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护理学院在“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在本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学科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较熟练的临床护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备一定的护理教育教学能力、护理科研能力、初步的社区护理和护理管理能力、较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大的发展潜能的高级护理人才,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临床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工作。



【口腔医学】

属于医学门类,口腔医学类专业大类,高考招生专业为“口腔医学(5+3一体化)(本硕连读)”,2022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创办于1982年,1983年开始招收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至今已招生27届学生。该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的的技能中心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口腔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各层次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口腔医学院承担了“高质量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进行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突出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荣获2008年度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国家教育部生命与科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于2003年成立了以口腔医学院为中心的,包括首都医科大学所有附属医院口腔科临床教学资源的口腔科学系,现在学系正以一种全新的资源整合方式共同为完成各层次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





所在城市

首都医科大学位于北京市,面向北京乃至全国培养医药类专业人才



l 城市定位: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北京市被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市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北京市成功举办夏奥会与冬奥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



l 常住人口: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



l 产业企业:



汇聚全国70%的AI医疗企业,国内主要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和策源地,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智能网联产业生态……过去5年,北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领域产业交出优异成绩单,而未来5年这六大产业将成为“北京智造”的金字招牌。



(1)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将重点在海淀区、朝阳区、经开区,在新型显示、5G核心器件、北斗等领域,突出高端领域、关键环节,扶持壮大一批优质企业和产品;



(2)医药健康领域将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方面构筑领先优势,北部地区重点布局昌平区、海淀区,南部地区重点布局大兴区、经开区;



(3)北京,聚集着100余家优秀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2英寸芯片代工产能占全国一半以上,拥有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的集成电路装备企业,众多系统整机与信息服务企业为集成电路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根据规划,北京将以自主突破、协同发展为重点,重点布局经开区、海淀区、顺义区,构建集设计、制造、装备和材料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4)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加速传统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转型,重点布局经开区和顺义、房山等区,培育完备的“网状生态”体系,持续扩大高端整车及配套零部件制造集群规模,建设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基地;



(5)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重点布局经开区和昌平、房山等区,聚焦发展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智能专用设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等领域,以装备的智能化、高端化带动北京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



(6)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布局昌平、房山、大兴等区,着力发展氢能、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化节能环保综合服务等领域,打造绿色智慧能源产业集群。



参考资料:

首都医科大学官网

百度百科首都医科大学

六大产业锻造“北京智造”金字招牌

聚焦中国产业:2022年北京市特色产业全景图谱(附空间布局、发展现状、企业名单、发展目标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