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蹭流量”!原来TA们都是靠高第街“红”起来的

2025-03-08 00:31 来源:网络 点击:119

“蹭流量”!原来TA们都是靠高第街“红”起来的

近日,南派短剧《高第街记事》第三季在广东影视频道播出,1:1仿真建造的高第街牌坊,以及小商铺、小食店、百货店等,呈现了上世纪80年代极具质感的广州城。

可能有年轻人就会问,高第街有什么来头?

■全国第一条个体户专业街

改革开放以后,广州居民自发在高第街开出一个市场,在街道两旁摆起档口做起“地摊档”的生意,把香港家属探亲带回来的港货拿去卖。

港澳特色的折叠伞、连衣裙、“太空褛”等销路畅旺,热闹非凡。

1980年10月,全国第一条个体户专业街——高第街工业品市场正式开设。

1989年高第街个体服装档口 图片来源:《瞬间——黄亦民纪实摄影广州五十年》。

TA们都是靠高第街“红”起来的

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高第街作为“全国第一”,可谓开启了广州批发市场的潮流。

改革开放初期,高第街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及新潮的服装款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和商贩,成为统领全国的服装批发市场,风头一时无两。

电影《芳华》截图。该电影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故事背景,对白中出现的“高低街”实为广州“高第街”。

在高第街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趁着个体户的潮流“下海经商”,广州老城区陆续兴起一个又一个闹市。再后来,它们又逐步转化成了专业市场,比如眼镜城、玩具城、小商品市场、水产市场、服装市场.....每天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街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2009.11.09报道《揾食十三行 早起早收工》

可以说,这些专业批发市场是靠高第街“红”起来的,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说,就是妥妥的“蹭流量”呀!

那些年我们逛过的批发市场(请点击大图查看)

■批发市场让他们一家

从8平米蜗居到80平米房子

络绎不绝的流量同时让“敢为人先”、努力奋斗的广州人收获了财富。

每次经过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李沛翔总会想起,在这里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父亲。

年少时的李沛翔一家,五口人挤在8平方米的一个房间,搭一个阁楼,上面睡人,下面的“客厅”再放一张床,白天当椅子。

“打一份工,解决不了全家人的生计问题。那时个体户的潮流刚刚兴起,父亲决定接受挑战。”

李沛翔记得,父亲每天一早起床处理了一些家务,便骑上一辆旧单车赶去白马商场,除了春节的几天全年无休。一次牵线搭桥的偶然机遇,促使他成为了白马商场商铺中介的鼻祖。

李沛翔毕业后第二年,父亲在北京路旁买下了一间80平方米的房子,搬家时还特意订造了一套漂亮的木制沙发茶几,放置在宽阔的大厅里。

各式批发市场的出现,让无数像李沛翔父亲这样的奋斗者生活富裕起来,也为广州的商业繁荣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如同李沛翔长大成人,父亲奋斗大半辈子渐渐年老,这些专业批发市场也难以保持原来的模样。

■如今它们变成了什么样?

改革开放不知不觉已走过40年,这些专业批发市场也逐渐往不同的方向发展。

有的面临搬迁

位于老城区的黄沙水产市场占地2.6万平方米,拥有270米的码头岸线,水陆交通方便,将近400个海鲜档铺,从1994年开业,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猛海鲜在这里集散流转,到黄沙吃海鲜已经成了不少广州人的集体回忆。不过近年来,黄沙水产市场的环境、交通等问题也不断受到诟病,转型升级的呼声越来越大。

10月17日,《广州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专项规划(2017-2020)》草案在市国土规划委网站上进行公示,将构建“5+19”的总体布局,即建设5大集中发展区,近期对19个保留市场原地升级,而受到关注的黄沙水产市场并不在名单中。

这意味着,没有列入19个原地升级的市场都面临着搬迁,要向5大区域聚集。本次规划对象为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和水果等农产品批发市场,范围包括广州市域11区,面积7434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7~2020年,并对广州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进行远景展望与谋划。

有的还路于民

一提到沙河,不少的士司机就会摇头:“不去,不去,太堵了,进去没个把小时出不来。”而住在沙河的街坊也对家门口的服装批发市场颇有意见,“货车占道卸货,手推车横冲直撞声音嘈杂,非常混乱!”每天,在繁华的沙河地区都上演着“人、车、货”大战,让不少司机避之不及。

2015年10月,广州市天河区委区政府成立沙河地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为减轻先烈东路、濂泉路等路段的交通压力,沙河街将寸土寸金的服装市场档口摊位改为市场内部通道,部分货物、人员、车辆不必走上主干道。

2016年,天河区引进三家有资质的综合物流企业与各市场进行合作,在主要服装市场中设立规范的办公场所和物流集散点,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运营效率。

沙河街还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集中行动,铁路沿线的275间乱搭建摊位和濂泉路占道经营早市终于被彻底清除。拆除了先烈东横路沿线省农业厅的13间违建档口,清理了梅东北延长线的42家占道物流点,还路于民。

目前,从沙河顶到广州大道口的通过时间缩减至10-15分钟。

有的蝶变成功

位于海珠区核心地段、广州大道南1601号的广州创投小镇,20年间,曾是汽贸城、鞋类批发市场,去年6月17日挂牌为广州创投小镇,不到300天的时间,却显现出独特魅力:入驻企业注册资金增加两倍,已集聚了广东广晟研究开发院、今日头条、易尊网络和中科院旗下的广聚生物等近百家属于IAB范畴的企业,以及各种引领消费升级的都市时尚设计产业。

广州创投小镇董事长黎名准对转型历程记忆犹新。

20年前,紧抓汽车行业的发展机遇,华南地区首家汽车专业交易市场——华南汽贸城在此落户。风行十多年后,销售市场渐显颓势,转型势在必行。

2013年,黎名准在辗转各地调研产业后,推动这里转型成为广州华南(国际)鞋业展贸中心。但开业不到两年,黎名准又不惜赔偿,清退所有入驻企业,将园区转为电商产业园。

2017年,顺应广州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黎名准再次对产业园的发展进行重新规划,打造以“产业+科技+资本”为特色的创投小镇。

“转型不是说转就转,需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黎名准感慨地说,转型不仅要舍弃三五年的租金收入,还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但是,黎名准认为,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打造充满朝气的创投小镇,构建适合大众创新创业的平台,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的尚在规划

今年11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下称《规划》)。

规划首次提出将广州站和东站打造成为中心火车站,新增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联络线。

而中心火车站的出炉,也为提升火车站周边产业、城建带来了新机遇。南来北往的商务客坐着高铁从广州站出来,虽然是中心城区,但是想喝咖啡没个星巴克、想逛街没高大上的商场、想休闲一下没有电影院,这些都会在“高铁进城”后逐渐改变,周边以服装批发市场为主的业态也将提升换代。

■批发市场该往何处去?

有政协委员建议“新批发”

据市商务委工作人员介绍,广州的专业批发市场八成在中心城区,这些批发市场大多还是三现交易,现场、现货、现金交易,加上人流、物流和商流没有分开,导致批发市场有交通、消防等很多隐患。目前,批发市场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工作人员表示,很多批发市场是民营的,加上物业不是自己的,而是租赁的,导致批发市场不敢大幅投入,加上批发市场用地产权复杂,牵一发动全身。

在2017年的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上,代表广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的市民建副主委黎名准建议,应改变单纯从城市管理角度考虑而形成的批发市场关停搬迁的单一思维,发展“展贸批零一体,商旅文创融合,线上线下互动,商铺仓储剥离”的“新批发”,通过商业模式的改变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根据黎名准观察,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有两条路。如果投资者觉得可以继续做批发市场,就根据政府新一轮的指标进行改造;如果觉得做不下去了,就做成产业园,像洋湾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州也由“千年商都”跃升为“世界一线城市”,尚未更新换代的批发市场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这值得我们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