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社评:太原保卫战 - 大宋有孤忠之太原军民坚守八个月矢志不降

2025-03-07 04:27 来源:网络 点击:107

社评:太原保卫战 - 大宋有孤忠之太原军民坚守八个月矢志不降

编者按:

太原保卫战的发生是大宋北部边疆长期不设防的情况下,军队国防溃烂,燕京失守后河北沦陷,山西的整体局势恶化。

金兵灭亡北宋作战经过

太原军民即使接到大宋朝廷割让太原给金国的诏书,拒不执行,在内忧外患之下坚守,苦苦等待的两次援军却因为种种掣肘没有到来,大宋太原军民望穿秋水,最终死战不降,守将王禀巷战后投河自尽,太原被屠城报复,惨烈无比,十室九空,“龙城”太原就这样不复为大宋所有,呜呼哀哉!

引子:

宋太宗赵光义火烧太原府,降格太原府级别,埋下了百年隐患

一千五百年的“龙城”太原被废弃火烧

历史上的太原城遗址变迁图,宋代太原城远没有汉唐太原城面积大

宋朝灭亡北汉后,为了报复太原城,将千年古城火烧废弃,于982年为了国防需要在旧址东北三十里的唐明镇重建格局狭窄的太原小城。而且为了破坏“龙城”风水,消除太原王气,潘美取谐音“钉”死太原龙脉,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街。跨越千年后的阎锡山主政时期,太原城还有364条大小不一的丁字街遗存,可见大宋统治者的愚昧和狭隘。

据《禁毁晋阳城诏》:“太原本维藩镇,盖以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使奸臣贼子违天抗命,因其悖逆,诖误军民,今既荡平,议须更改,当令众庶,永保安宁。”

宋太宗对太原处心积虑的防范,反而在百余年后成了宋徽宗的噩梦。如果那个千年古城还在,也许太原还能继续坚守下去,也许靖康之变就晚发生好几年或者就不会发生了。但是历史从来没有假设,太原保卫战就要来了。

(一)辽国汉人降将郭药师投降金国,燕京失守,河北沦陷,山西外部环境恶化。更可怕的是汉奸往往是攻破内部堡垒的急先锋

据历史记载,郭药师此人“年少壮,貌颇伟岸,而沈毅果敢,以威武御众,人多附之。”

郭药师投降金国其实也是因缘际会,迫不得已。他本人毛病比较多,投降大宋后仍着“左衽辽服”,无法融入宋军体系,或者说也不屑于融入混乱不堪的宋军;郭药师武将出身,个性比较张扬,飞扬跋扈,甚至还做生意赚钱,招揽大辽工匠制造稀奇玩意结交权贵。

不过坦率来说,郭药师的部队确实战斗力不错。1123年6月,景州、蓟州相继失陷。大宋北方军区司令童贯通令斥责。7月,郭药师大败萧干所部,萧干损失惨重,甚至被部下杀害;8月,郭药师大败萧干部下夔离不,生擒阿鲁太师,得到了耶律德光尊号宝鉴及涂金印。

1125年,金兵南下攻宋。

金兵肆无忌惮、大张旗鼓的行军

“药师之兵戈甲鲜明。步伍整肃,金人初见亦惧”

常胜军猪队友张令徽率先逃遁导致宋军一方阵线崩溃,郭药师亦是回天乏术。只能退却暂避敌锋。燕京已经守不住了。大辽投降宋军的张令徽等人暗地里商议将郭药师人头作投名状给金兵,说不定还能博取富贵。但是信息泄露被郭药师发觉,郭药师抢先下手,与宋朝燕山府知府蔡靖和转运使吕颐浩商量向金国完颜宗望投降,蔡靖和吕颐浩不同意。郭药师果断出手,扣押宋朝大员,投降金兵,燕京陷落。

为了在金国取得地位和富贵,郭药师积极向金兵出卖宋朝军情情报,进一步激发了金国对宋朝领土的觊觎之心。河北一旦沦陷,山西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问题是这些地区之前还属于大辽,许多守将还是以前的大辽将士,投降金国根本没有道德考量和压力。

(二)宋朝君臣上下掩耳盗铃,粉饰太平。一旦金兵南下,宋徽宗和童贯都是一路货色,逃跑皇帝和逃跑统帅让大宋军民抵抗之心丧失,太原危矣!汴京危矣!中原危矣!大宋危矣!

燕京失守后,太原成为了大宋的第一道防线。大宋出使金国的马扩发觉金国意图后及时通知了太原的童贯,希望抓紧做好准备。但是童贯反而准备收拾细软回开封。

太原知府张孝存劝阻:金人撕毁盟约,大人应该率领我们奋力阻敌,如果大人南归,军心士气必然动摇,这无异于把河东拱手让与金人,黄河以北估计都不能保全了。请大人留下来和我们共同报效国家,更何况太原地势险要,人民彪悍,金兵未必就能攻取下来。

马扩也质疑,童贯恬不知耻的回应:我只是宣抚使,不是实职官员,守土是你们的职责,要不然要你们何用?

张孝存悲愤不已:看来童贯宣抚使空有其表,欺软怕硬,他有何面目见天子?国家死难就在我们父子了。

宋徽宗做皇帝很不合格,没有担当

开封府收到燕京沦陷的情报后,宋徽宗竟然装聋作哑,仍然若无其事的要封赏郭药师为燕王,可以说掩耳盗铃到这个地步了。

此外,乱作一团的大宋朝廷面对危局,不能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已经是晚了一步,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没有及时缓和与西夏关系,抽调西北边防军充实空虚的北方国防,也没有及时在太原等地部署战略机动部队,朝廷大臣还对金国抱有不该有的幻想,在郭药师的“带路党”导引下,金兵原本想着劫掠一番就回草原的心理变成了占据中原这个花花世界,甚至统一全国,灭亡大宋。

宋徽宗在开封府感觉不安全了,火速安排禅位宋钦宗,在南下的大宦官童贯陪伴下,南巡江南。开封府等地人民听闻连宋徽宗都逃亡了,大宋江山倾覆在即,还有什么可说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于是有钱有势的有门路的抓紧逃难,跟着宋徽宗跑最安全。没有门路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留守儿童”宋钦宗,他如果再逃的话,大宋就彻底完了。

(三)大宋对太原的两次救援虎头蛇尾,太原危在旦夕

懦弱无能的宋钦宗

北方三镇的重要战略意义

宋钦宗即位后,任用主战派李纲,清除“六贼”,同时在有识之士的建议下,也渐渐意识到太原保卫战的战略意义和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国之屏障”的重要地位。

五月,第一次组织中央禁军三路救援太原。种师中从河北井陉西进,姚古从长治北上,张灏(张孝存之子)从汾州北上,互为犄角,很快收复寿阳、榆次,但是三路大军没有互相呼应,无功而返。

宋朝谍报出错,宋廷做出金兵会大举北撤的判断。种师中部在榆次方向遭遇金兵主力,其他两路友军逡巡不前,贻误战机,种师中在杀熊岭遭遇金兵重兵围困,全军溃败,金兵施施然部署,各个击破,在祁县击破姚古部,在交城击破张灏部,宋军就这样再去爱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失败了。

太原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不可不救援。在李纲等人的斡旋下,第二次宋军援军组成。但是李纲竟然没有指挥权,宋钦宗遥控指挥。外行指挥内行的结果就是被金兵各个击破,宋军各部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一盘散沙的宋军怎么可能是如虎狼之军的金兵的对手,第二次援救太原失败。

赵宋王朝没有发愤图强,反而看到金兵退却以为金兵不愧是蛮夷,只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能用钱解决的事那就不叫事。但是金兵8月再次南下,枕戈待旦的金兵都知道大宋的富有和无能,两路决意会师开封府,那么阻挡在金兵沿途的太原就成了拦路虎。但是,宋朝的太原府不过是一个小城镇,没有汉唐时期的那么城坚壕深,太原军民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前提下苦苦支撑了八个月,存粮用尽,杀马宰牛,烹煮弓弩皮甲充饥,百姓以糠秕和干草果腹,最后竟然出现人相食的惨剧。尽管如此,太原军民誓死不降,铮铮铁骨让人泪奔。

(四)“带路党”郭药师让金兵顺利的到达太原城下,太原城保卫战爆发

金国完颜宗翰的雄伟风姿

金太宗以大宋收留大辽降将张觉为借口,兵分两路,攻打大宋。西路军以完颜宗翰(粘罕)为主帅,六万大军从西京大同出发,南下太原,很快就攻陷朔、武、代、忻四州。一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攻破石岭关,前锋抵达太原,陕西折可求和刘光世率领四万兵力救援,结果被金兵击败。

此时的太原,仅有胜捷军统制官王禀率领3000胜捷军顽强阻击金兵。懦弱无能的宋钦宗在答应来看金兵的屈辱条件后,金兵暂时退却。在这个条件里就有割让太原的条款,大宋使臣路允迪传达诏书后太原军民拒绝接受乱诏,与恼羞成怒的金兵展开血战。

出师半年的西路军此时被太原军民也是消耗的日益疲敝、粮草不济,粘罕用“锁城法”构筑工事围困太原,留下大将银术可扫平太原外围,围点打援,自己则回师大同修整。

金兵又一次南下,这一次金兵的意图是攻打大宋首都开封府,那么在沿途的太原府就是一颗钉子,必须拔除。这回金兵学聪明了,充分利用大辽降兵和工匠,运来三十座大炮(类似于回回炮),将太原城内观测哨摧毁。此外金军制造了集洞屋和云梯为一体的鹅车,攻守兼备,很麻烦。

太原军民抵抗很顽强

太原守将王禀没有坐以待毙,反而开动脑筋。为了反制炮车,在敌楼前设置栅栏围墙,楼顶布置糠秕布袋。金兵填壕,王禀就命令挖掘地道通往壕沟,放湿柴烟熏金兵;对于鹅车,在城头设置跳楼,用绳网系巨石套在鹅车顶部,拉到鹅车。

但是,在金兵不计生死的攻击下,太原府摇摇欲坠,半个月的金兵进攻,太原保卫战英勇顽强的坚守了二百五十余天,九月初三沦陷。都统制王禀得知太原陷落,亲兵力劝抓紧时间逃离的时候,王禀摇摇头,率领军民开始惨烈无比的巷战,他背负着太原祠庙里的宋太宗御容画像突围,金兵紧追不舍,王禀身中数十枪,血流不止,王禀不甘被辱,投汾河自尽。

粘罕愤恨太原军民的不知好歹和坚强不屈,命令马踏王禀遗体泄愤,同时命令屠城报复,太原军民大都壮烈殉国,十室九空。

(五)宋新社追评:

大宋的灭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燕京保卫战、太原保卫战、开封保卫战等众多战役后渐渐失去中原地区的,当然勤王大军也在,但是在“带路党”和细作内奸的帮助下,大宋的猪队友的“神助攻”,再加上大宋朝廷的反复无常,亡国也就不可避免了。

大宋的不团结集中的体现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拖后腿的人比比皆是。国防方面,边疆守将深受“强干弱枝”的影响,不是望风而逃就是火速投降,节节抵抗的很少。宋室南渡后,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要反省北宋灭亡的经验教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宋新社#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

《宋史》元 脱脱

《三朝北盟会编》

《宋会要辑稿》

《太原县志》

(文/编辑公子权)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