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看了《琅琊榜》番外2才懂:为何靖王妃讨厌林殊却愿意为他上梅岭

2025-03-08 08:09 来源:网络 点击:167

看了《琅琊榜》番外2才懂:为何靖王妃讨厌林殊却愿意为他上梅岭

文|阡陌君

#影视图文连载计划#

书接上回。

剧中的靖王孑然一身,在赤焰军冤案发生的时候,他受命出访南海,是没有靖王妃的。直到后来,靖王成为了太子,才选定了柳澄大人的孙女为太子妃。

但是,在番外,靖王出访南海的时候,他是有正妃的。

靖王的正妃叫做靳水月,她是已故将军的孤女,身份地位微薄,能够成为靖王妃仅仅是因为她的姓和靖王的“靖”是谐音。靖王对她也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就连靳水月的生辰都需管事提醒,对她不过是遵守一份礼仪罢了。

那么,靖王和林殊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无话不说,为何成为靖王妃的靳水月会讨厌林殊呢?既然讨厌,林殊出事的时候,她又为何愿意孤身一人上梅岭呢?

靳水月讨厌林殊

靳水月不喜欢林殊,甚至讨厌林殊。

她没有雄厚的家世背景,没有娘家人撑腰,虽然是武将之后,可也没有武功护身。全靠运气才得以嫁给靖王,成为正妃,可靖王心里眼里都没有她。

她越是没有家世背景,越是得不到靖王的青睐,她就越在乎靖王妃这个身份,越在乎靖王妃这个身份所能带给她的荣耀与无限的风光,越在乎靖王妃这个身份所能给她带来的尊重。

她讨厌林殊,完全是因为她觉得林殊全无礼数。

靖王再不受宠,他也是皇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林殊进出靖王府都是直来直去,从不通报;她再不得靖王心,也是明媒正娶的靖王妃,可林殊从来都没有叫她一声王妃,总是叫她嫂嫂;她已经对靖王说起过此事,可靖王全然不放在心上,还说“小殊能唤她做嫂嫂就不错了”。

靖王有多不在乎她,她就有多在乎靖王,她的心里,满满的都是靖王,心里的位置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一点点了。

有一种爱,叫做可以欺负我,但是绝对不可以欺负我爱的人。靳水月对靖王就是那样超越自我的爱。

林殊对她自己不尊敬,不放在眼里,不管她叫王妃,她尚且还能看在靖王的面子上,忍下这口气。

可林殊又不是皇子,他也从来都没有唤一声“靖王”,总是不分轻重地喊“景琰,景琰”,更有甚者,他生气的时候,还一口一个“水牛”地叫靖王。堂堂一个皇子,再不受宠,也比林殊一个将士的身份地位来得尊贵啊!更令她生气的是,靖王竟然任由他叫,也不管管。

她每次跟靖王说起,靖王总是帮着林殊说话,总是站在林殊这一边。靖王殿下还说,小殊只是随性,让她不要放在心上,叫她嫂嫂,只因他把她当自家的嫂子。

可靖王越偏向林殊,靳水月就越讨厌林殊。

她虽知靖王殿下偏袒着林殊,却碍于林殊是朝中大帅和晋阳长公主的独子,本人是少年将军,又深得太皇太后的溺宠,而她只不过是一个不得宠的皇子的不得宠妃子,只能把气给忍下了。

靖王和林殊的“如胶似漆”

靖王和林殊从小一起长大,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玩,稍大一些了,也是每天都一起读书,一起练剑,一起谈天说地,一起畅想未来。

两个人就像是连体似的,在一个地方,能看见其中一个人,另外一个人也必定会在场。甚至,他们的想法一致,三观一致,出落得如同一个人。

一个月前,夏首尊接到聂峰,聂将军的告发信,告发信上说祁王与林燮勾结,在北境召集赤焰军准备起兵谋逆意行不轨之事,赤焰军上下皆已宣誓追随林燮起兵,聂峰将军一心忠君不愿苟同,故写密信向悬镜司告发。

悬镜司在接到聂将军举报信后,自知此事颇大,故连夜禀告圣上。圣上闻讯后立刻下旨悬镜司彻查此案。

悬镜司自接旨之日起,不敢怠慢,日夜彻查,历时一月终将该事查证清楚。聂峰将军所述不假,如今祁王与林燮勾结,谋反忤逆之证均为铁证。首告聂峰将军因顾念同袍之谊前往梅岭劝降,不料却被林燮诛杀于绝魂谷,与其同去的谢将军拼死抢回他半具尸首。圣上特赦逆臣林殊,但其不思感恩,面对圣上特赦圣旨,仍率领赤羽营殊死反抗。

赤焰案就这样在夏首尊的话语中发生了。

梁帝多疑,他觉得自己对林燮不错,林燮竟然起兵谋反,这让他很是生气,恼羞成怒。还有祁王,都已经是太子了,怎么就那么心急,急得到了起兵谋反的地步。

朝中只要有人为他们求情,或者帮他们说话,梁帝就毫不犹豫地处决他们。祁王及林府众人被悉数关入大牢,晋阳长公主和宸妃娘娘也相继随死者而去。

按照靖王的脾气,如果他在朝,一定会站出来据理力争,也一定会上梅岭去找寻林殊,不论是找到尸首,还是连尸首都找不到,他必定会亲自去看,去找,去寻。甚至他会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跟自己的父皇争辩,最后落得个和祁王一样的下场。他宁愿跟着林殊、祁王一起去奔赴黄泉路,他也不愿意当缩头乌龟,忍着什么也不说、不辩、不争。

因为要他考虑后果再行事,他宁愿不顾后果地奔赴。

一束红梅衍生出来的感情

靖王虽不解风情却待靳水月不薄。

而且靳水月也深爱着靖王,她深知靖王的性子,她知道如果靖王知道,一定会直接带着人马冲回来,不会考虑后果。所以,她写信把事情告知靖王的贴身侍卫列战英,让他们一起先瞒着靖王。

悬镜司的人带着圣旨来搜查靖王府,靖王不在,靖王府就由靖王妃做主了,她为了护住靖王府,失去了腹中未出世的孩子。之前的靳水月,一脸的红润和满足,一身的贵气和富态,均彰显着她婚后幸福而安定的日子。可如今刚失去孩子几日,红润变为苍白,满足变为忧心,贵气和富态则变成了坚定和毅然。

她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去梅岭。

因为她知道,如果靖王在,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前往梅岭,知夫莫若妻,明明知道此去风险很大,也不见得有答案。可毕竟没找到林殊的尸首,她总要替靖王去看看。他日靖王回来,在血染金陵之际,她护住了靖王府,也替他前往了梅岭,靖王定不会有遗憾了。她不想看见他留有遗憾,满腹忧心。

她刚失去孩子,让她下定决心上梅岭,落下一身病受罪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她和靖王婚后的第二年,刚满十六岁的林殊有了自己的赤羽营,随父拔营北境,冬末他回京述职,前来靖王府之时送了一束红梅给靳水月,红如火般的红梅。

她爱红梅,可她嫁入靖王府未满一年,府上的婢子根本不会知道她的喜好;靖王连她的生辰都要管事提醒,更不会把她的喜好告诉林殊;似乎没有人会知道她爱红梅,可偏偏林殊却知道。

她以为是巧合,收下了红梅并放在卧房里,被靖王看见了,靖王告诉她:这是只有梅岭的北谷才有的红梅,且长在了峭壁之上,那里地势凶险,很少有人上得去,是林殊亲自去北谷为她采来的红梅。

靖王有告诉她一件事:说是有次她同靖王在祁王府拜访时,她的眼曾落在祁王府内的红梅上久久不曾离开,此景被同在祁王府做客的林殊见到,林殊就对他说,嫂嫂爱红梅,下次去梅岭一定采几支只有北谷才有的红梅来送嫂嫂。

她终于相信,林殊这个人真的只是随性而已,管她叫嫂嫂也真的是真心把她当自家人。就凭这份心意,她也该前往梅岭。

人与人之间,相处才知是真情。有些人的花言巧语,转身就能推你入悬崖;有些人眼拙嘴笨,却总能予你所求,不离不弃;有些人,他们不喜欢说,只喜欢做,做了很多对你千般万般好的事,可他们宁愿让你误会他们是“坏人”,也懒得去解释;也有些人,他们性情洒脱,不拘小节,可他们时刻关注着你,关心着你。

林殊就是那种随性的人,但和他相处久了,便知道他的为人,都愿意为他赴汤蹈火,上刀山下火海都不带推辞的。要不然黎崇老先生也不会在赤焰案发生的时候站出来为他说话,而被贬为布衣了,还有那些存留下来的赤焰军人,对他都是万分的信任和尊重。

更多精彩可见下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