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中考古诗文重点 中考语文古诗必考

2024-01-09 23:54 来源:网络 点击:

中考古诗文重点 中考语文古诗必考

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一词多义中的“致”。

《说文解字》中说:“致,送诣也。”可见“致”的本义就是“送达,送到”。例如《荀子》中“远方莫不致其珍”,使用的就是“致”的本义,句子的意思是“远方的国家没有不送来它的珍宝的”。

如果“送达”这个本义,用于感情方面,那就是“表示,表达”感情了。比如屈原忠君爱国,因此“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这里的“致”就是“表达”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在《离骚》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

无论是送东西还是表达情感,都是献出自己的一部分。于是“致”又有了“献出,给予,赐予”的意思。

《论语》中有一句“事君,能致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这里的“致”就是“献出”了。

以上三个意思都是“送”给他人。如果换个角度,变成什么东西给了自己,那就可以引申出“招来,招纳”这层含义。

比如《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中的“致”就是“招纳”的意思,句子翻译出来就是“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

此外,“致”还有“获得,取得,得到”的意思。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说自己“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里的“致”就是“得到”的意思,句子的意思是“(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现在我们反过来看,如果招来的是不好的事情,则可以用“以致,招致,致使,导致”来表示了。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对母亲说的“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里的“致”就是“招致”了,“何意”的意思是“哪里能料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之处,哪里能想到会招致(母亲的)不满意呢”。

前面说的都是“致”的动词义,“致”也是有名词义的,而且还比较高雅,意思是“情致,情趣”。比如成语“闲情逸致”中的“致”就是“情致”的意思。

《三国志》中有一句“干还,称瑜雅量高致”,这里的“致”也是“情致”的意思,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蒋干返回,称赞周瑜有宽宏的气度,高雅的情致”。

到这里,“致”的意思基本上就讲完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致”的本义是“送达,送到”;

如果“送达”这个本义,用于感情方面,那就有“表示,表达”的意思;

由本义还可以引申出“献出,给予,赐予”的意思;

如果是表达把什么东西给了自己,就可以引申出“招来,招纳”这层含义;

此外,“致”还有“获得,取得,得到”的意思;

如果招来的是不好的事情,则可以用“以致,招致,致使,导致”来表示;

“致”也是有名词义的,意思是“情致,情趣”。

怎么样,你都记住了吗?我们下节课再见!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1)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2)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3)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4)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5)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6)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文言实词/虚词超详尽讲解(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