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历史上有两个叫文正的名人,除了曾国藩,另一个是谁

2024-08-26 18:37 来源:网络 点击:

历史上有两个叫文正的名人,除了曾国藩,另一个是谁

历史上有两个叫文正的名人,除了曾国藩,另一个是谁

你经常听说的就是曾文正。不过之前他不叫文正,而叫曾国藩,文正是他的谥号,也就是说是后来皇帝给他封的,当然别人封更是实至名归,毕竟是皇上封的,代表最高权力机构,相当于国务院给你盖的章;而且谥号是对其一生总结的称号,相当于全面全方位的鉴定,谓之为盖棺定论。

谥号最早起源于唐朝,从唐代开始谥号就开始有了等级之分。在朱元璋创立明朝以后,他对于谥号的等级做出了很详细的规定:所有高等级的文臣,他们的谥号的第一个字就必须要用文。等级最高的就是要使用文正,其次就是文贞、文成、文忠等等;等级再低一级的文臣,他们就必须要使用忠这个字。

后来清朝成立之后,他们就基本上沿用了明朝的谥号等级制度。就这样,文正就变成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文臣可以获得的最高等级谥号。

历史上还有个叫文正的,他就是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后世也多称他为范文正公。司马光对这一谥号大加赞美,认为“道德博闻曰文,靖恭其位曰正”。“文正”代表着对一个人文化修养、道德境界的最高认可,也是对文臣的最高评价。

(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享年63岁。算是正德圆满。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出生于武宁军节度使衙署(驻扎今江苏徐州),当时,他的父亲范墉担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两岁时,父亲去世,其母亲谢氏只好带着范仲淹回到老家,因生活困难,改嫁在当地为官的长山县人朱文翰为妻,由此,范仲淹随继父的姓,取姓名为朱说。两年后,继父朱文翰任职届满,返回故乡,朱说母子随同来到了朱文翰的家乡长山县,即今邹平市长山镇范公村。此后,范仲淹在这里开始了他的童年生活。

一般在单位,前任与后任都是彼此看不上的,但范仲淹不同,他的同党很多是他的粉丝。

牛人都不是单打独斗的

晏殊,宋朝宰相

在南京,范仲淹也是受晏殊之邀管理应天府书院,范仲淹在主持教务期间以身示教,每每谈论起天下大事都是慷慨陈词。不止整个书院的学风,当时文士大夫矫正世风、崇尚品德的节操也都由此开始。也正是在这里,范仲淹名字开始被众人所知。

欧阳修也是官至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国级。

谏官趁热打铁,向官家联名举荐,说“范仲淹有宰相之才”。宋仁宗也觉得挺合适,准备让他当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范仲淹自然推辞。但两个月后,这个坑真的空出来了,宋仁宗再一次将渴求的目光投向范仲淹,这个时候再推辞也不合适了。

韩琦,宋朝三朝宰相

为此韩琦和范仲淹想了个好办法,打算在陕西当地招募大量土兵。这些土兵不仅可以跟正规军配合打仗,而且闲暇的时候,还能种地生产,其实就相当于屯兵。

时间长了以后,宋朝边防力量便得到了加强,而且士兵们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提升。最关键的是,还省了大量军费。因此在边疆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歌谣:

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富弼,官至宰相

天圣八年(1032),是富弼的天选之年。这一年,富弼金榜题名,后在范仲淹的建议下,参加这一年的制科考试,以茂才异等中第,正式踏入仕途。又在范仲淹的撮合下,富弼成了名臣晏殊的女婿。这一年,对富弼来说,正可谓福有双至,双喜临门。苏东坡的作品中,有这样一句话评价仁宗一代贤臣领袖:“范仲淹、韩琦、富弼和欧阳修,这四个人,是当时的人杰。”正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早在仁宗之时,富弼之名已经闻于乡野。在盛名之下,与之相配的是“真宰相”之能。

从天圣八年(1030)到元丰六年(1083),富弼在政坛上活跃了四十三个春秋。他与范仲淹相交,寒暑往来二十载。范仲淹未登宰辅之时,二人便处于统一战线,为彼此共同的理想奋斗。宋仁宗废黜发妻郭皇后,范仲淹同孔道辅等一众台谏官赴阙直谏,表现出了一种至死方休的态势,但引来的是被贬出任外职。

讲完范文正的粉丝们,再说说他的后代

范仲淹一生共有四子,长子范纯祐,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老二官至宰相,老三老四做到正部级

长子范纯祐,以聪慧和孝道著称,曾经因为想要侍奉父母,而拒绝去参加科举。后来在范仲淹的强烈要求下,才去科举出仕,曾历任监主簿、司竹监等职。

次子范纯仁,曾在宋哲宗时期,担任过宰相,为官清廉贤明,继承了范仲淹的遗志,时人都称之为布衣宰相。更为难得的是,范纯仁能做到宰相的位置,完全是靠的自己。因为范纯仁是在范仲淹死后,才出来做官,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老爹帮忙关照开路的事情。

三子范纯礼,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等职,到了宋徽宗时期,更是一度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为官几十年,同样官声极好。

四子范纯粹,以祖荫出仕,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最高做到过户部侍郎一职。

所以,当政时有一群实力斐然的粉丝,还培养了这么成功的后代,最终能自己寿终正寝,“文正”真的是实至名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