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让老外点赞的中国首创“空中造楼机”,百米超高层最快1年建成

2024-09-02 18:50 来源:网络 点击:

让老外点赞的中国首创“空中造楼机”,百米超高层最快1年建成

超高层建筑往往容易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然而这类建筑虽然看着气派,但是建筑结构超高、规模庞大、功能繁多、系统复杂、建设标准高,在施工上也有很大的难度,甚至有很大的危险性。

比如吊塔爬升和拆除技术,吊塔的长高是由于有爬升节和液压千斤顶的存在,但是塔吊越长越高的过程中,稳定性和安全性都降低,而且最后使用完毕的拆除工作也十分艰难,因此塔吊爬升和拆除技术是一大施工难点。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专为超高层打造的“空中盖楼机”应运而生。它也为528m高的北京中国尊大楼建设节省约20%的工期。甚至连海外网友都表示这“黑科技”令人叹为观止。

那么,这个“空中造楼机”究竟是“何方神器”呢?

“空中造楼机”是由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装备,同时也是世界首创。它以机械作业智能化控制方式实现超高层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工业化智能制造。而它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将全部的工艺过程,集中、逐层地在空中完成。

整个“空中造楼机”重约2000吨,顶升力4000多吨,封闭式全钢结构,平台面积1600平方米,施工荷载2300吨,在千米高空,能抵御10级大风。即便置身云霄之上,工人也如履平地,可同时进行4个楼层、多个工种流水作业,平均4天盖一层。

回到上面说得北京中国尊大楼,使用的钢构件总量超过了14万吨,是国内高强度钢材用量最大、比例最高的建筑;大楼的内部一共有139部电梯,从第一层到达顶层所需的时间仅需1分钟,是全球电梯提升速度最快的;抗震设防建筑达到了8度等等,一共拿下了八项世界纪录和十五项中国之最。面对如此有挑战性的建筑,由钢框架系统、支撑与顶升系统、模板系统、挂架系统及附属设施系统以及一台ZSL380动臂塔吊组成的“空中造楼机”还是帮中建三局做到了。

无独有偶,另一位也是“空中造楼机”发明人的董善白先生,则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空中建造手段结合,打造出别样的“空中造楼机”。

董善白(左)

这个“空中造楼机”模拟一座移动式造楼工厂,将各种单一功能的建筑设备高度集成为一体。采用机械操作、智能控制手段,与现有商品混凝土供应链、混凝土高 空泵送技术相配合,逐层进行地面以上结构主体和保 温饰面一体化板材同步施工的现浇建造技术,用机器 代替人工,实现高层及超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现浇施工建造,可达成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同样的绿色、高效等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将需要建筑为支点的“空中造楼机”转变成可移动的造楼工厂。

虽然“空中造楼机”建造技术与装配式建筑技术一样,符合“工程质量可控、成本可控、建造周期可控和减少建筑垃圾排放”的建筑工业化目标,满足绿色建造节地、节能、降噪、减少建筑扬尘的要求。但是,“空中造楼机”与装配式建筑不同的地方在于,“空中造楼机”是沿建筑高度方向运动,通过造楼机建造平台实现剪力墙的现场浇筑。在整栋建筑建造完成后,“空中造楼机”在不同工地间转移重复使用。但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厂则是不能移动。

有人会说,“空中造楼机”固然很好,免了建厂占地,又满足了超高层建筑的整体性、抗震性要求,但是造“造楼机”又是怎样的成本呢?

事实上,在这种融入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空中造楼机”中,组装、调试“空中造楼机”需要35天,但是浇筑一个标准层只需要5天,而且项目只需要56人的团队,所需工日几乎是传统工法的九分之一。

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使用此类“空中造楼机”。前面中建三局的“空中造楼机”为智能化建造开启了新思路,也在为企业本身打响了工程IP,而后者融入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空中造楼机”,虽然发明单位采用租赁模式,但是当被问及“使用‘空中造楼机’与传统工法相比,盈利的临界点在哪儿呢?发明者董善白回答 :“临界点有二 :一是每层建筑面积 800 平方米以上 ;二是楼高30 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