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倪光南:联想元老却被柳传志亲手辞退!“柳倪之争”至今众说纷纭

2024-10-07 04:31 来源:网络 点击:

倪光南:联想元老却被柳传志亲手辞退!“柳倪之争”至今众说纷纭

前言

近年来,在网络大V司马南的持续发声下,联想和柳传志逐渐被推入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随着联想和柳传志被众人广泛关注之后,曾经发生于联想内部的一段往事,也重新被放大到了众人的眼前。

柳传志

这段往事,就是1994年曾轰动一时的“柳倪之争”。

其中的两位主人公,除了如今早已妇孺皆知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之外,另外一位则是联想元老级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倪光南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而曾轰动一时的“柳倪之争”,具体又是什么情况?感兴趣的朋友请接着往下看。

贡献巨大的联想元老级人物

说起联想,人们第一印象可能会是创始人柳传志和现任CEO杨元庆,知道倪光南的人却并不多。

但实际上,倪光南却是联想的元老级人物,对联想可以说是贡献巨大,丝毫不输柳传志和杨元庆。

倪光南,男,1939年8月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著名的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经是联想创建的关键性人物,也是对联想贡献巨大的元老级人物之一。

倪光南

倪光南出生的时代,正是日本侵华的时代,全家老小在战争中生存艰难,四处逃难,倪光南幼小的心灵里也因此深深的埋下了要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1950年初,新中国建国不久,刚刚安顿好,11岁的倪光南便被父母送到了上海复兴中学读书。从小喜欢动手的他在中学期间,除了读书还喜欢做些小制作,如玩具电机、航空模型、收音机等,这对他后来从事工程实践很有帮助。

1961年,倪光南以5年全5分的成绩从南京工学院(如今的东南大学)毕业,并且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这也成为了倪光南人生的重要起点。

倪光南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后,凭借着他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很快就受到了研究所相关领导的赏识,逐渐成为了研究所的骨干代表。

在研究所二十几年的工作历程中,倪光南取得许多重大成绩,也获得了不少国家颁发的重大奖项,他也逐渐开始在行业内声名鹊起。

1981年8月,在工作所工作近20年的倪光南,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他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的年薪是4.3万加元,按照当时的官方汇率来计算,相当于中国国内工资的70倍。

倪光南

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国外待遇如此优厚,而且科研环境也比国内强很多,他们应该会长期留在国外工作了。

但倪光南却不同,正如前文所说,因为他从小生活颠沛流离,所以幼年时便立下了要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因此,在1983年5月的时候,倪光南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打算为祖国的计算机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从加拿大回国之前,倪光南还自掏腰包,买了能够研制几台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国来,其中包括Z80 CPU、SRAM、DRAM、接口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和C编译器等。

倪光南凭借着这些从加拿大买回来的基础设备,很快就投入到了研发工作之中。在经过1年多的研发之后,1984年8月,倪光南所带领的研发组很快就推出了曾轰动一时的“联想式汉卡”。

这种“联想式汉卡”可以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中文,极大地方便了中国人用电脑上网。而“联想式汉卡”的推出,也直接催生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联想集团。

3个月后(1984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支持下,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创建了一家叫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的企业,这家企业也就是后来联想集团的前身。

联想集团

新技术发展公司创建一个月后(1984年12月),柳传志邀请倪光南出任公司总工程师,倪光南欣然应允,还将“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都带入了公司。

凭借着“联想式汉卡”的优越性能,新技术发展公司很快就在行业内大杀四方,发展势头一往无前,越做越大。

5年后(1989年),新技术发展公司因为得益于“联想式汉卡”,所以便更名为“联想集团”。而倪光南也担任了联想集团的董事兼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确立了公司的主营业务。

在联想集团的早期时代,倪光南一直和柳传志一起被誉为“集团双壁”。柳传志作为创始人,负责联想集团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倪光南作为总工程师,则成为了联想集团对外的“技术名片”。他们两人亲密无间,紧密合作,成为了很多企业学习的榜样。

而一路走来,倪光南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实力,让联想一步步做强做大,成为了行业内当之无愧的翘楚。

倪光南

从联想的创建到早期发展,倪光南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当时的联想集团,说倪光南是贡献巨大的联想元老级人物,这一点毫不为过。甚至连如今和倪光南势同水火,老死不相往来的柳传志,对倪光南的巨大贡献,他也不得不承认。

“柳倪之争”至今众说纷纭

前面说到过,联想集团凭借着倪光南研发的“联想式汉卡”,曾经在市场上大杀四方,一往无前。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家企业永远不可能靠一款产品通吃,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只有不断地将产品更新迭代,企业才能跟住时代潮流不被淘汰。

对于“联想式汉卡”而言,也同样如此。

时间来到1991年,“联想式汉卡”的辉煌逐渐褪去,全球计算机产业变化莫测。就在当年,一场计算机产业的“黑色风暴”席卷欧美,数以百计的电脑厂商不是倒闭就是亏损。

就连联想和柳传志一直仰望的全球业界泰斗——IBM也不能幸免,最终,IBM裁减了4万人,才勉强维持住不到1%的利润率,而康柏的总裁也因为股价大跌70%被迫辞职。

ibm

与此同时,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进入深水区,中国决定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拆除计算机产业的贸易壁垒,允许国外计算机企业进入中国拓展市场。

本来当时全球的计算机产业环境就不太好,而忽然大量涌入的国外企业,更是让以联想集团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措手不及。它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卷入了一个完全不熟悉也无法把握的全新竞争格局。

在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的处境下,国内企业们应接不暇,疲于奔命,市场业绩也开始不断下滑。

比如1993年,联想集团销的售额虽然首次排名国内企业第一,但却是10年来第一次没有完成自有电脑销售指标,而且与国外知名企业的差距被越拉越大。

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竞争和自身产品的辉煌褪去,联想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就连集团高层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怎样做才能够扭转眼前的不利局势。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沌局面后,联想集团内部开始诞生了两种思想路线,一种是以柳传志、杨元庆为首的“市场派”,一种是以倪光南为首的“技术派”。

以柳传志、杨元庆为首的“市场派”认为,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联想集团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用最快的办法打败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柳传志

因此他们觉得通过市场营销的手段,凭借成本优势,打造属于联想集团自己的自主品牌,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打败竞争对手。

倪光南为首的“技术派”则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联想集团应该全力研发新的科学技术,以此来占领市场,取得胜利。

因此,倪光南常年奔波于上海,香港等地,广揽人才。他不仅在1994年时就研发出了与华为齐名的联想程控交换机,还在当年合资建立芯片设计中心,打算发展属于自己的“中国芯”。

后来,以一件事情作为导火索,双方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并且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倪光南在建立芯片设计中心后,对自己的“中国芯”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是联想集团的常务副总裁李勤对倪光南却并不买账,处处卡壳,设置障碍。

倪光南对李勤的做法颇为不满,所以找到了柳传志,希望柳传志支持他的事业。但让倪光南没有预料到的是,一向十分支持他的柳传志,这一次却委婉地拒绝了他。

柳传志的拒绝,对倪光南打击很大,双方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联想的每一次工作会议都成了两人的争吵会,柳传志认为倪光南是在“胡搅蛮缠”,而倪光南则说,“我永远和你没完。”

自此之后,倪光南开始向上级控告柳传志作风霸道,进而控告他有严重的经济问题,曾经亲密无间的“集团双壁”就这样走到了你死我活的悬崖边。

柳传志

而倪光南数以百计的举报信也很快引起了上级的重视,这件事情甚至得到了时任国家副总理朱镕基的亲自关注。

在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调查后,最后得出结论:“没有材料证明证明柳传志同志存在个人经济问题”。

“柳倪之争”的胜负开始慢慢变得清晰起来,而柳传志作为联想集团董事长,同样也是一位人际高手,通过他高超的手腕,很快就赢得了联想内部几乎所有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1995年6月份,在柳传志的推动下,联想集团董事会通过集体决议,决定免去倪光南董事和总工程师的职务。

4年后(1999年),彻底在联想集团失势的倪光南成为孤家寡人,在柳传志的推动下,倪光南被联想集团最终解聘,完全脱离了和联想集团的关系。

倪光南的免职和解聘,可以说是由柳传志一手推动的。柳传志亲手辞退了他当年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双方至今势同水火,老死不相往来,这种结局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倪光南

而关于“柳倪之争”的是非对错,直至如今也还是众说纷纭,难以定论。

最后总结

“柳倪之争”表面上看是柳传志和倪光南二人的斗争,实际上却是当年“中国制造”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的彷徨与争执。

到底是“重技术”还是“重市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至于是非对错,也不仅仅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