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2004年,山东差一分满分的最牛高考状元王瑞鹏,如今怎样了?

2024-10-07 04:29 来源:网络 点击:

2004年,山东差一分满分的最牛高考状元王瑞鹏,如今怎样了?

山东高考状元王瑞鹏,作为一个高考考了749的学生。他是个怎样的人?他现在怎么样了?

王瑞鹏,山东烟台人。家庭条件不算富甲一方,倒也温饱有余,是大多数人追求的小康状态。

在这种不被生存逼迫的经济背景下,性格开朗的王瑞鹏父母,对王瑞鹏自然没有倾注过分的“望子成龙”期待。他们想要的只是,儿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喜欢什么就做什么。

他的父母豁达到什么程度呢?首先,和其他致力于让孩子,通过课余补习“弯道超车”的父母不同,他们认为孩子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其次,他们并不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孩子的核心标准,于是,他们从未高要求王瑞鹏的学业成绩。

就这样,在父母一如既往的无条件支持和鼓励下,王瑞鹏日渐成长为一个自信、颇有主见的少年。

需指出的是,一开始,王瑞鹏的成绩在学校里,并不夺目。他只不过是同学、老师眼中,脑子里装着无数问题的“好奇”宝宝。

可不,他平日里就非常喜欢独立思考,以探索真相和答案。这不,每次遇到不会做的功课,他第一时间就是冥思苦想;实在无法解答时,他才请教父母和师长,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把题目弄得明明白白誓不罢休。

长此以往,王瑞鹏热爱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终于迎来了“花期”——对于任何知识点,老师上课只要一点,思维和反应能力超乎常人的王瑞鹏,立马就能和知识发生迷人的“化学反应”。

因此,每次做题时,当其他同学还在苦苦阅读题目时,他早已在大脑中,写下有时不止一种解法。

于是,也就不难怪,为何王瑞鹏一上初中,就迅速地崭露头角,异军突起,学业成绩直接从中游地段飙升到年级前几。

接着,和所有学霸、学神一样,他的初中三年,在学习上过得几乎“一帆风顺”。初三毕业那年,他不负众望地考进当地重点高中——烟台二中。

要知道,烟台二中可是学霸群聚、高手如云之地,每位学生身上的压力,正如加缪《西西弗斯》中的那块巨石。

和正常剧情一样,压力的作用效果总是因人而异。对于王瑞鹏这种靠思维取胜的高考来说,压力就是动力,能更高程度地促进他脑中神经元的发育。

这不,在刚进入烟台二中的暑期摸底考中,王瑞鹏就旗开得胜,一举拿下全年级第一的桂冠,成为全级的焦点。

从此,就像和全级第一名签订长年契约似的,王瑞鹏在高中三年的生涯中,基本上一直稳固冠军的宝座,让其他学生望尘莫及。

除了学业联考外,王瑞鹏还多次作为理科老师的“秘密武器”,参与各种数理化竞赛,斩获下许多奖项。

值得注意的是,王瑞鹏最擅长的科目是数学。他的数学老师因此,强烈推荐他报名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补充一下,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等级是全国性的,其含金量和难度肯定不容小觑。报名选手要想拿奖,就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王瑞鹏自然也不例外。在完成课内满满当当的血缘作业后,他丝毫没有松懈,仍旧在课余时间挑灯夜读,和日月星辰相伴,攻克一道道奥数难题,写满一套套试题。

最后,在这场所有选手都拼尽全力的残酷角逐中,王瑞鹏成功杀出重围,成为唯一的幸运儿——没错,他荣获桂冠,拿下奥数第一的名次。这为他高考成绩,争取到了宝贵的加20分的机会。(749高分的由来之一)

另外,他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他同样懂得劳逸结合,出自内心地热爱运动和课外活动,比如打球和跑步等等。加之,一向性格开朗活泼的他,在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时,特别热心,总是大方地为同学们解答疑惑,这为他消解了常见的人际困扰,赢得了不错的人缘。

与此同时,他一有时间,就博览群书。他涉猎的范围极其广泛,什么物理学、文学、军事等等,均在他的视野以内。这热爱阅读的习惯,为他开拓了无尽的眼界,让他在做题时,能跳脱出一般学生的视角,更快地思考出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

在以上种种buff的叠加下,王瑞鹏就像一位无所畏惧的圣斗士,只等着高考的、人生新起来的降临。

他等到了,2004年6月7号,一个被无数家长和师生赋予神圣意义的高考第一天,如期拉开帷幕。

和往常做题一样,王瑞鹏依旧行云流水,畅通无阻。紧张的几天结束后,心情轻松、平静的王瑞鹏,开开心心地、毫无包袱地和父母到处旅游。

很快,七月火爆全网的高考分数,就如闪电般,按时照耀王瑞鹏家——王瑞鹏,山东考生,语文138、数学149、英语142,理综满分,总分749,这可把王家一家人、烟台二中乃至全国都震了一大震。

于是,王瑞鹏一度成为各大媒体争相采访、报道的名人、红人。在不可承受之重的聚光灯下,王瑞鹏闪耀如骄阳,被大家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被要求,分享其他考生渴望复制的所谓学霸学习方法。

当时,无比夸张的是,有些媒体为提高自家部门的影响力,甚至不惜遵守在王瑞鹏的家门前,只为见缝插针采访他。

最令人好奇的问题来了,对于拥有全国高校准入绿卡的王瑞鹏,最终会选择哪所学校呢?答案是他心之所向的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后,王瑞鹏依旧保持谦逊、求知欲极强的求学人姿态,孜孜不倦地钻研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

在适应了高校的学习生活后,王瑞鹏逐渐确立了人生目标:他想在四年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

为此,他在大学的四年里,更是兀兀穷年地奋斗,每天不是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接受高难度知识风暴的洗礼,就是在在实验室做研究,力争做出科研成果。

四年时节如流,岁月不居,王瑞鹏顺利实现目标,他拿到了美国斯福特大学博士入读资格offer。

经由母校提供的平台阶梯和自我的天赋、努力,王瑞鹏在美国的博士学位攻读期间过得风生水起,他始终如初地保持好学、保持沉稳,只为真正地做出实际成果。

不久,他便在美国有了小名气。在他博士毕业之际,不少美国名企和研究员,都以高薪、高待遇作为条件,争着抢着要他留下来。

然而,此刻王瑞鹏的心里,却深深地牵挂着祖国。

一边是无论是科研条件,还是待遇都是全球top1的美国,一边是科技水平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的中国,科研人王瑞鹏该如何抉择?该如何割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诚然,美国的“月亮”是又大又圆的,但它的光芒,和王瑞鹏眼里的中国的,比起来,就是稍逊一分。

是的,王瑞鹏果断放弃美国多少人一辈子也难以企及的机会,果断在学成后,回应祖国最亲切的呼唤。

不难料到,王瑞鹏接下来会去中国哪儿吧?没错,是中国科研硅谷——中科院。

人生是不断前进的。在中科院全新的起点上,王瑞鹏一方面既要面临无数新的挑战,一方面又能重温“高中”热血岁月,和其他中国科研人一起“过招”,一起进步,一起为国家做贡献,一起为世界创造奇迹。

根据最新媒体报道,目前,他是中科院研究高分子化学应用的一名研究者。

诚然,这个身份,并不能让他大红大火,年薪百万以上,但是它却是王瑞鹏等一心不在功名利禄,只在科学探索、人生价值实现上的科研人心之所向的生活状态。

在中科院中,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科研,不受舆论和媒体的纷扰;他们可以跨越时空之长河,对话伟大科学家,让灵魂不那么孤单;他们可以破译神秘宇宙的奥秘,让人生价值充分燃烧,最终获得不朽。

这何尝不是最耀眼的人生呢?这何尝不是人类能够抵达的最高境界之一呢?

这就是王瑞鹏学神的现状: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有趣的是,从2004年开始到如今,还是有部分人会询问王瑞鹏的学霸方法。

对此,王瑞鹏总是表示说,我始终不太清楚究竟该怎么回答。毕竟,我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任何人。另外,我想强调的是,可能比起所谓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我现在做出来的科研成果,更加重要。

的确,相较于复刻学习方法模板,我们不妨把目光拉长,多多专注于王瑞鹏是如何做出科研成果的。

或许,当学生们真正从王瑞鹏身上,感受并汲取了“坚持”的力量时,他们就将明白学习的真谛,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踏踏实实、日复一日的学习上,进而取得自己想要的学习成绩和高考分数。

正如有人说的,高考是一场长跑,能跑到最远点的人,不是于耀眼朝阳中绽放的天才,就是在黑夜中驼起无数轮明月的奋斗者。

实际上,无论你是一点即通的“天才”,还是大器晚成的学子,都不必骄傲或难过。毕竟,不是谁都需要、都务必成为王瑞鹏,我们的人生,不该有什么所谓模板,不该被世俗的成功定义。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和王瑞鹏们一样,找到人生的方向,不让时光和一生,在不自知、在东施效颦的混沌中,白白流逝,乃至到人生最后一公里时,懊悔不已,却已经失去了所有可能和机会。

也许,会有不少人在高考失利之后,觉得人生一片黑暗,便终日怨天尤人、碌碌无为,别人一问,就生无可恋地回答说,我的人生已经完了。

的确,一时的困顿和自嘲完全能够被理解,但如果这群人,一辈子都打算这么过,私以为,这其实无异于自暴自弃。

因为,当我们把视线稍微拉远一点,我们就会惊觉,意义非凡的高考,不过只是人生数轴上一个点儿,除此之外,基本上,许多人都拥有无限可能。抓住这些高考以外的机会,我们虽然很难让自己过上梦想中的生活,但至少能过得好一点。

然而,过得好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必须指出的是,当代年轻人遇到的难题可能更加棘手。

正如韩国李沧东执导的《燃烧》中诠释的,如今Z时代的年轻人们,正处于失业和人生意义缺失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苦苦地困于“little hunger”(生存饥饿)和“great hunger”(自我价值饥饿)两难之中,普遍地感受难以言说的愤怒与悲伤。

是呀,在三年疫情之后,有太多太多年轻人,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职场上,都遇到无数挑战,比如新高考深化改革、“学考分离”现象太严重、裁员失业等等。

在全新的智能化历史语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向王瑞鹏们学习,突破两层hunger的藩篱,更好地燃烧自己呢?

我想这是一道,值得我们深入思索和探索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