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彭咏梧:江姐的丈夫

2023-12-08 21:19 来源:网络 点击:

彭咏梧:江姐的丈夫

彭咏梧,一个勇敢且坚定的革命战士,在他寻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之后,始终坚定不移,就算为此献出了生命,都没有停歇过自己的步伐。

也正是因为这样崇高的品格,才会有无名者选择偷偷安葬他的遗体。

彭咏梧的壮烈人生

重庆可谓一片英雄土地,这里也有着极为光荣的革命传统。

江姐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小说《红岩》中的重要人物,在重庆市的档案馆当中,也有11件江姐的个人档案。

档案中讲述的故事,便是江姐和丈夫彭咏梧的人生经历,透过这些故事,也能找到众多重庆英雄的足迹。

1932年十月,彭咏梧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来,受到党组织的指示,彭咏梧移交了在云阳县的工作,至此去了重庆。

抗日年间,国民党将大本营搬到了重庆,这里也充满着恐怖的氛围,聚集着大量反动军政势力,党内的地下工作也格外艰苦。

1943年彭咏梧在国民党中央信托局进行工作,做事也需要格外小心隐蔽,不过平日里他一直住的是集体宿舍,想要做什么事情也极为不方便,所以得想个办法搬出去。

正好,他也遇到个局里修宿舍的机会,组织考虑到:有家庭的情况下,彭咏梧也就有理由直接搬家出去了,工作起来比较方便,接着,组织安排江姐和他成为名义上的夫妻,方便展开行动。

在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也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

这一年,也是重庆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的一年,给所有在重庆工作的地下党员都带来了沉重的阴影,在国民党步步紧逼之下,重庆及川东地区党组织一度与上级领导失去了联系。

钱瑛经过思索之后,也同意了这个计划,并且决定成立起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彭咏梧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担任了地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

川东临委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派出彭咏梧夫妇前往“奉大巫”一带去建立起游击队,并且领导发动武装起义。

而这项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牵制住敌人的兵力,不断扰乱敌人的后方,破坏兵源和粮源,配合解放军正面战场的作战。

对于彭咏梧夫妇二人,这次的任务也确实比较艰巨,在这里,彭咏梧和涂孝文接上了头,并且传达了川东临委的决定,那会谁也想不到,后来涂孝文成为了叛徒。

根据认真的商议,他们决定将武装斗争的重点放在奉节、巫溪、云阳等地区,由江姐来担任武装斗争的联络员,负责和川东地工委以及川东临委联系。

在动员大家的时候,彭咏梧大声说道:“奉大巫地区的武装斗争形势犹如一堆干柴,只等着点上一把火,就能够燃起熊熊烈火。”

桂家山林也是彭咏梧经常活动的地方,那里是彭咏梧外婆的家。

幼年的时候,他就经常来这里探望外婆,后来也渐渐将外婆家变成了一处地下工作者的秘密据点,其实彭咏梧的考虑也是比较周全的:这里只住着桂姓一家人,人员都是非常可靠的,保密性也好,再加上周围都是山林,若是出了什么事情,大家往山林里面一钻,也没有人能找到他。

有好几次,彭咏梧正和同志们在外婆家里密谈的时候,国民党的特务也冲了过来,特务们刚刚从前门进去,彭咏梧他们早都溜入山林中去了。

由于《红岩》的作者后来曾来到过这里,自然能感受到阵阵松涛,这也许便是将彭咏梧起名为“彭松涛”的来源。

历史中,在众多同志的努力之下,彭咏梧在这一带领导的革命形势也渐渐变好。

在青莲乡起义之前,彭咏梧还带着江姐来到过外婆家,这里的乡亲们都对彭咏梧有很深的印象。

在彭咏梧的努力下,不少优秀的战士都在艰难的环境下诞生了。

贺德明是一位优秀的工作组骨干,他利用起青莲中学教师的身份,团结起了一大批教师和学生,争取到当地的“头面人物”,在当地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这里的一位士绅为了彭咏梧夫妇的安全,还将自己居住的房子白鹤山庄腾出房间给他们居住。

还有开明士绅捐出了枪支弹药,附带大量的财物,这些都是大家积极推进宣传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江姐活动在多地,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结实了很多贫苦妇女,不少妇女在听完了江姐的讲述后决定加入革命队伍,还有的是和丈夫一起参加游击队,在队伍中,她们也非常勇敢,完全不像当年在家中的模样。

彭咏梧这边也同样如此,他主要去寻找一些好汉,一次在听闻好汉陈太侯对地下党员王庸非常敬仰,就专门找人去做了对方的工作,对方也当即表示:

“我一生都在瞎闯荡,没有人引路,现在有共产党给我们指引了一条革命道路,我坚决跟共产党走,杀头不变心!”

经过他们的努力,彭咏梧也在1947年12月召开了“奉大巫游击支队成立大会”。

游击支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西宁桥乡、云阳南溪乡等地都取得了重大战果。

对于这样的情况,敌人是不可能是没有反应的,一场腥风血雨也悄然而至。

此时的彭咏梧依旧保持着镇定自若,他对大家说:“游击队就是打游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暂时先隐蔽下来,再找机会去打,杀他们回马枪。”

1948年1月15日,彭咏梧带着队伍出发,准备西出云阳和巴北支队会和,以达到牵制敌人的目的。

连夜爬山行军也使得战士们感觉到非常疲劳,部队在经过十王庙的时候,也决定进庙休息一下。

就在大家准备食物的时候,门外的哨兵响起了信号枪,敌人已经来了。

那段故事,在奉节县不少老人还知道细节,那些也是大家口口相传下来的。

有一个老人向记者说起了当时的事情:“当年,我爷爷带着游击队来到那边,他们的苞谷还没有吃完,突然听到了敌人的动静,外面都是敌人,那会我爷爷也只有二十多岁,游击队希望他能够带路,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只是因为觉得游击队都非常亲切。”

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彭咏梧决定率领游击队迅速突围,旁边正好有一处密林,只要进去敌人就很难追上来。

可是,当彭咏梧距离密林仅仅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跟在后面的战友刘景太不幸中弹,因负伤而爬不上来,彭咏梧见状立即掉头回去救援,可惜敌人的机枪马上扫射了我起来,彭咏梧胸部中弹,呼吸也渐渐变得微弱。

身负重伤之后,彭咏梧拿出了一张小纸条交给身边的战友,急促地说道:“这是一个云阳接头的关系,你拿去交给突围出去的领导。”

可敌人密集的扫射也让战友无法抬手,眼看形势越来越紧迫,彭咏梧干脆将纸条直接咽了下去,不给敌人留下一丝把柄。

彭咏梧同志牺牲了,他的身上还穿着一件皮袍,这件皮袍还是由于此前他患病时一位战友“强迫”他穿上的。

敌人的一个连长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了彭咏梧的遗体,看他穿着皮袍,也认定了他绝非一般的游击队员,所以敌人残忍的将彭咏梧的头颅割了下来,并且挂在城墙上示众。

敌人的目的非常简单,他们想要震慑住共产党员们。

那个位置,也是奉节通往巫溪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人们看着彭咏梧的头颅,也总会满含热泪。

三天之后,彭咏梧的头颅不见了,边上的宝塔梁上却增添了一座新坟。

这一次突围,奉大巫支队损失惨重,彭咏梧和5名队员当场牺牲,新坟也意味着村民们冒着巨大的危险,将游击队掩埋起来,算是落叶归根。

那会,江姐听闻后,也忍着巨大的悲痛召集大家分析了形势和对策,她认为:此时的奉大巫也已经不能再去了,暴露出来的同志需要立即转移,会议也作出了决定:卢光特和江姐一同回重庆,向川东临委汇报下一步的工作情况。

英雄,也该“回家”了

彭咏梧的壮烈人生,终究会被后人铭记。

他的战友们,从未停止寻找彭咏梧遗骸的脚步,并且在千辛万苦的寻找后,终于有了突破口,寻觅到一位知情的老人家。

对方回忆道:“当时有3个烈士头颅在中拱桥上挂了一段时间,也开始变得腐烂和变质,一度面目全非,后来掉到了桥下,场景惨不忍睹。”

后来,几位老乡凑起来了一点钱,请了一位姓黎的老人,趁着夜深悄悄埋葬了头颅。

陈祝南同志等人也根据这条线索,去找寻那位姓黎的老人,好在老人家很快被找到,他们一同去了宝塔山上取下了彭咏梧烈士的头骨,进行重新安葬,而当时埋葬了彭咏梧烈士的老人,名叫胡福太。

他回忆道:“当时国民党部队撤退后,坎上摆着两具没有头颅的遗体,我出于做善事的考虑,就挖了一个坑,铺上了一层包谷杆,将两具遗体给埋葬了起来,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还有你们来寻找。”

听完这些故事后,陈祝南立即从口袋中掏出了一些钱交给老人,并对老人说:“这些钱是我真诚地感谢您为革命做的一件好事,您一定得收下。”

彭咏梧的遗骸终于有了眉目,这则消息也很快传播开来。

只有将烈士的遗骸妥善安葬,才能满足老百姓的愿望,当年这里的老百姓主动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士们的遗骸埋葬起来,现在好不容易信息对上了,也得给老百姓一个交代,这里的人们也都认为彭咏梧是大英雄。

1965年,当地民政局干部杨奎等人则负责来处理这件事,他们找到了当地生产队长,队长满口答应,也派出了几人协助找出遗骸。

他们在此前老农回忆的地方挖了一段时间后,却没有见到骨骸。

现场也有人提出了疑问:“是不是弄错了,又或者是水土流失,导致坡头越堆越厚?”

大家还是决定再往下挖挖看看,结果就在大家又往下挖了一段距离后,果然,两具尸骨都找到了,一具是彭咏梧的,另一具则为刘景太的。

后来,奉节县委又拨款了3万元,专门用来处理彭咏梧的后事。

彭咏梧的故事也始终没有被人忘记,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烈士,还专门在取走烈士遗骸的地方重新堆砌了一座坟头。

另一边,江姐最后生活的地方也成为了著名的红岩革命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超过600万人从全国各地到来感受烈士精神,凭吊烈士英魂。

这对年轻夫妻的一生都是短暂的,同样也是极为伟大的,如今,巫溪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在弘扬着先烈未竟的事业。

彭咏梧的孙子彭壮壮也说:“我想,爷爷的在天之灵也将会永远保护着这片土地。”

如今,彭咏梧曾经过的咏梧村吴已经被打造为川东游击队红色旅游小镇,一座20多米高的泥墙格外引人注目,如今已经作为了当地的“网红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70多年时间过去,这里的红色精神依旧薪火相传。

参考

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 巫溪县人民政府

走近江姐 感受红岩魂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