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蔡少芬对女儿的态度怎么了?孩子愤怒背后,真相太扎心

2024-06-18 07:21 来源:网络 点击:

蔡少芬对女儿的态度怎么了?孩子愤怒背后,真相太扎心

前段时间,有一个视频惊呆了众多网友。

一个男孩调皮不小心弄坏了茶馆里的东西,被要求赔偿。

调皮就算了,还要赔钱,男孩的妈妈忍不住训斥了男孩几句。

没想到,男孩怒瞪着母亲,手握拳头,然后往妈妈身上一扑,双手紧紧掐住妈妈的脖子。

妈妈赶紧拿起旁边的筷子打了孩子两下。

同伴见状赶紧上前阻挠。

拉开孩子后,母亲气急败坏,又数落了孩子几句,而这也再次激怒了男孩,他再次冲上去与妈妈扭打成一团。

看傻在场的群众,也看傻了网友们。

这是有多大仇多大怨,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母亲发起攻击。

很多网友都指责这个男孩生性太差、脾气也差,不好好管教一下,以后进入社会必然是个潜在的祸害。

在众多的批评、指责中,唯一有一条似乎“站在了孩子一边”的评论:“这个愤怒的孩子,当时是有多恐惧和痛苦。”

01

其实和这位妈妈、众多网友一样,生活中不少的家长,都无法接受孩子的愤怒情绪,甚至排斥孩子动怒的行为。

刚过母亲节,就有一位母亲找到了我,表示她和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已经紧张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她儿子如今10岁,女儿4岁,因为女儿还小,所以她的关注力更倾向于女儿上面,但对于儿子的给予,也从未缺少过。

但就在前段时间,一次与儿子的争吵打破了一切的平衡。

那天,一家人聚会,公婆、亲戚都来到了家里,本来氛围其乐融融,老人们都在逗乐她怀中的女儿。

没想到,儿子冲上来就对她吼:“天天就知道逗她,她有什么好玩的,又丑又烦!”

儿子的一句话让她顿时红了脸,她扫了一下公婆的脸色,还是努力抑制了一下情绪,“你想玩什么,妈妈晚点陪你出去玩,这种话说出来是不对的知道吧,她是你妹妹,她还小,的确需要妈妈照顾。”

但儿子却显得一点都不让步,继续对她发难。

尴尬、窘迫、愤怒的情绪慢慢凝聚成一团火,她把儿子领到房间,狠狠训斥了一顿,并呵斥道:“待会的饭你别吃了!想闹,就自己在房间慢慢闹个够!”

自从那次过后,本来性格还比较听话的儿子一反常态,只要一点不顺心就发脾气,对定下来的规矩十分抵触,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对着妹妹也经常大吼大叫。

这让她不仅感到挫败感,还感到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性被孩子挑战、碾压。

于是,每当儿子愤怒叫嚣的时候,她便“以暴制暴”,用更为强烈的情绪还予儿子。

从而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根据互联网的一项育儿调查,孩子一发怒,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用暴力及时压制。

因为他们都认为,孩子发怒是不好的、应该被遏制的,因为它代表着孩子的脾气不好、行为欠妥,乃至于延伸到外人看待自家家教的问题。

及时遏制看似解决了大人们当前的麻烦,但却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许多恶果。

很多自卑、内向、情商低甚至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往往都有被家长粗暴“堵”住愤怒出口的经历。

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愤怒的情绪,我们更需要去做的,是了解愤怒,并读懂愤怒孩子的潜在信号,然后进行恰当处理。

02

曾奇峰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孩子冲你发脾气,他就是在说两件事:一个是我爱你,另一个是我撑不住了,需要你伸出援手。”

孩子愤怒时,虽然面上看着气势汹汹,内心却十分恐惧和痛苦。

正如前面两个案例一样。

在外面好玩不小心打碎了东西,还要让母亲掏钱为自己的调皮买单,内心的愧疚让他很害怕、难过,但同时他也感到无力,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而那时,他可能内心的潜台词是:“妈妈,我知道我错了,但你可否帮我一下,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局面。”

可他妈妈隔离了他这种求助的情绪,愤怒地数落了他。

这也让他觉得妈妈可能不爱他了,于是就更为愤怒了。他希望通过愤怒,来呼唤帮助。

而上文那对关系十分紧张的母子也是如此情况。

因为妹妹的出生、妈妈对妹妹的过于关注,儿子便觉得自己的爱被剥夺了。

所以他表面是在发脾气,其实背后是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如果你也同样爱我,可否多关注我。

可同样的,这位母亲也没有意识到这点,单纯觉得儿子无理取闹,还给自己在外人面前丢脸,所以她要收拾孩子,用暴力方式把他的怒火压制住。

用暴力压制愤怒的后果,往往就是母亲失去了了解和帮助孩子的机会,亲子关系失去情感联结。

而愤怒不被接纳的孩子,一生都逃不过愤怒的控制。

北大学生吴谢宇的“弑母案”,如今回忆起来依然令人寒毛直竖。

吴谢宇在所有认识他的人眼里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瑕疵。

他认真好学、乐于助人、成绩优秀,简直就是“三好学生”的标杆。

以至于“弑母案”一经曝光,所有人第一反应是“绝对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吴谢宇做的。”

直到媒体细挖吴谢宇前半生,才让人觉得,这样完美的背后,是隐藏了多少的愤怒、是多么的缺爱。

所以内心极其空洞的他选择了弑母这么残忍的方式,去释放自己多年的愤恨。

孩子的愤怒要是被压抑太久,会失去释放愤怒的能力,变成一个善用被动攻击的人,直接地影响到他们往后的生活、学习或者是工作。

03

说到底,当孩子因为一个很小的事冲你发脾气,貌似“无理取闹”,不是孩子故意要针对你,而是他自己陷在了自己的痛苦里。

看见是疗愈的开始。

当孩子愤怒时,先不要着急制止孩子的情绪,要把它看成一种暗示,试着想:“这个孩子是多么的缺爱才会这样啊,他是不是没有感受到被爱,才会如此动怒?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感受到爱呢?”

要记得,愤怒的背后,是爱的匮乏。

然后,平静的、温和的,与孩子进行“共情”。

记得《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蔡少芬讲述了她面对孩子愤怒时的做法,个人觉得很不错。

那时候,蔡少芬母女三人正在外面吃饭。

蔡少芬正和大女儿说话,没有注意到旁边小女儿的呼喊。

被忽略的小女儿愤怒了,摔下筷子就嚎啕大哭。

很多家长遇到这情况,往往第一时间遏制住孩子的哭泣,并加以训斥。

但蔡少芬却没有这样做,她选择接纳女儿的情绪。

她没有批评女儿,没有制止女儿哭,而是轻轻拍着女儿的背,温柔安慰:“知道你不开心了,你哭吧。”

小女儿哭了好一阵子,情绪缓和些了。

蔡少芬问:“你舒服了没有?”

小女儿回答:“舒服了。”

给予孩子情绪释放的空间,这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包容,从而慢慢恢复平静。

待孩子情绪缓和后,再试着去给孩子的情绪定位,对孩子进行心灵的引导:“孩子,我知道你的这样的行为绝对不是故意的,你一定是很伤心/愤怒而为之的...因为爸爸/妈妈以前也会这样...但其实我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去处理它...你看,这个事情可不可以这样...”

在美剧《小谢尔顿》里,有这么一个剧情。

小谢尔顿突然在餐桌上发脾气,并愤然离座。

他父亲找到他,第一反应不是打骂,而是认真听小谢尔顿的发泄。

等小谢尔顿发泄完,他父亲走到他身边,跟他分享同样糟糕的经历。

他父亲说:“我理解你经历的事情。”

爸爸对自己愤怒的接纳,瞬间让小谢尔顿平静了下来,并欣然接受了回去道歉的提议。

理解孩子情绪,接纳愤怒,看见需求,通过共情和引导,跟孩子达成“共识”:下次怎么办会更好,这就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接受了,才会更乐意向父母敞开心胸,才会更愿意聆听父母给出的建议,才能学会表达愤怒的正确方式。

而往往能被父母接受愤怒情绪的孩子,成年后人格将会更为完整。

但要提醒一点的是,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妄想跟他讲道理就能把他讲通。

成年人习惯用理智分析来化解紧张的氛围,但是小孩子因为不具备理智分析能力,所以要讲明白很难。

04

李玫瑾说过:孩子的脾气,是家长带出来的。

只有懂得接纳孩子的好坏情绪的父母,才能有一个善于处理情绪的孩子。

所以,父母想要改变孩子,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

我们无法去苛责更弱小的孩子,所以只能逼迫自己更加快速地成长和适应。

就像飞机遇到气流剧烈颠簸的时候,我们必须自己先戴好氧气罩,才能去保护孩子。

而这个氧气罩,就叫做“情绪管理”。

最后,网友有这么一段话,我想送给各位父母:

“不管多大的孩子,不要只在他可爱、好相处、有吸引力的时候爱他、接受他;也要在他闹情绪、惹麻烦、难以亲近、令人生气的时候,爱他,接受他。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整个的人,无论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是被父母接纳的。”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爱的支撑下,成长为一个自信阳光、所向披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