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文化杂谈:把石家庄改作“石门”或“常山”,更合适吗?

2024-10-26 13:00 来源:网络 点击:

文化杂谈:把石家庄改作“石门”或“常山”,更合适吗?

有人说“石家庄”这个名字太土,建议改作“石门”或“常山”。

我们不妨试着分析一下。

一,石门。

石门是石家庄解放以前的旧称,源自获鹿县的两个村庄——石家庄村和休门村。

据史料记载,石家庄村建于明朝初年,原是真定(正定)卫的军屯,康熙二十年废除军屯制后逐渐演变为村庄。光绪年《获鹿县志》载:石家庄(村),县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而相邻的休门村历史更早,民国时期这里曾出土过隋代古砖,可见休门村的历史可追溯到隋代以前。

1902~1907年随着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铺设,石家庄村成为纵横交叉的枢纽,两条铁路也都在此建站。从此,石家庄村和休门村商贾云集,日渐繁华,形成了城镇雏形。

1925年民国临时政府批准建市,并取石家庄村的“石”字和休门村的“门”字,首尾相加合称石门,但建市计划随后被取消。1937年日军为控制铁路运输侵占咽喉重镇石门,并成立了日伪石门市政公署。1939年10月7日,民国伪政府行政委员会不得已才批准建立石门市。

可见,“石门”之称没有历史渊源,仅仅出自当时的伪国民政府,而且还与日寇有所关联,所以不适合,也不应该成为新中国的城市用名。

二,常山。

常山就是现在的正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历来都是官署驻地,名将赵云就出生这里。

春秋战国时期正定先后建立过鲜虞国,中山国等,三国时设常山郡,隋代称恒山郡,五代时设镇州,元代设中书省真定路,到了明代改设正定府,清代又改称真定府。

正定离石家庄咫尺之遥,石家庄村原来就是正定郡府的屯军地,作为新兴城市,石家庄无法比拟正定的文化底蕴,但它的枢纽地位却是正定无法取代的。

河北省会驻地先后经历了保定、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市的往复转移,转移次数甚至多达11次,这在全国都属罕见。

伴随着铁路运输的日趋繁荣,地处交通枢纽的石家庄有它无可取代的地利优势。京广、石太、石德、朔黄纵横交错,铁路把石家庄打造成“南北通衢,燕晋咽喉”。

如果改称常山,实际指向就是省会转移正定,这并不是改改名字那么简单的问题。

正定虽有深厚的历史依托,但却不具备石家庄的先天优势和后天的发展环境,唐山保定邯郸等尚知退避三舍,作为石家庄下辖县的正定,取代石家庄岂不是喧宾夺主?

再说了,常山二字与石家庄也没有历史同源性,把一个原本无关的地域名字强加给石家庄,也不合时宜。

三,石家庄。

石门封锁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

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

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

从兹不虑鬓毛斑。

这是1947年11月朱德题写的七律《攻克石门》。

1947年10月朱德与杨得志、罗瑞卿等商议攻打石门的作战方案,对攻城和打援做了周密部署。11月6日零时按照朱德总司令的部署,石门战役打响,仅用六天时间晋察冀部队就攻克石门,取得石门战役的重大胜利。

石门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城市而被载入史册。

1939年,国民党政府确定石门的市名时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沿袭石家庄村用名的不在少数。所以,石门解放后用名比较混乱,边去政府在文件报告里也常出现“石家庄”和“石门”两种称呼。为便于管理,市政府报请河北省政府批准,决定统一使用“石家庄市”的地名称呼。

石家庄地名也因此保留下来。新政府之所以定此用名,原因除了破旧立新外,更重要的还是市区占地大多处于石家庄村的范畴,而且两大车站也都建在石家庄村。

所以,取石家庄市名,一个是寓意新中国新城市,另一个是遵循实际,以地名命名市名更顺理成章。

其实,市名土不土与市名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这好比人名一样,能否叫得响亮不在名而在人。试想,曹操若不在三国称雄,它的名字恐怕俗不可耐;李白若没有诗歌名篇,他的名字谁能记起?名字是因人的能力和业绩而发光,庸庸碌碌,名字取得再漂亮也是白搭……

——你说呢?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