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海尔是国企吗?

2023-11-21 06:28 来源:网络 点击:

海尔是国企吗?

海尔是不是国企,这个问题一直是个迷雾,从爱企查、企查查等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系统中,海尔集团的股东信息是空白,甚至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海尔集团的股东信息也依然是空白。

海尔究竟是谁的?这个答案过去曾经有两次无限接近得到答案,但都意外终止.如今这个问题或者需要国家更高权力机构来解答,大众只能靠海尔集团发展的历史经纬来推测了。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

一、海尔的起源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箱总厂源于成立于1955年的青岛电器修配合作社,1959年更名为青岛电机修配厂,1966年又改称青岛东风电机厂。1979年兼并青岛工具四厂,改名青岛日用电器厂,1984年1月改名为青岛电冰箱总厂,隶属于青岛市二轻集体企业联合社(简称二轻联社)。

再往上追溯,二轻联社源于1953-1956年,新中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三大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进行了农业合作社改造、手工业进行了手工业合作社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国有制改造。具体操作时,很多城市将手工业从业资产和人员合并规整设立二轻集体企业联合社(简称二轻联社)。

历史经纬看——二轻联社虽然不是国家所有,但肯定是百分之百的集体所有制公有企业。青岛电冰箱总厂作为二轻联社的全资下属企业,产权应该也属于百分之百的集体所有制公有企业。

变化源于1984年,张瑞敏以国家干部身份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以企业名义银行贷款一千多万引进德国利勃海尔技术,海尔从此进入发展快车道,从根本上来讲,银行贷款的性质只能是企业借款,不能算股东资本金,更不能算职业经理人的资本金。

因此哪怕青岛电冰箱总厂以后一路腾达,发展成为海尔集团,其股东都应该还是公有制性质的二轻联社。

一直到1993年7月海尔集团在A股上海上市,海尔集团陆续兼并了青岛电镀厂、青岛电冰柜总厂、青岛空调器厂、红星电器有限公司等一系列青岛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资产有正有负,当时的历史认知下,大家都是公有制企业,因此这些兼并收购实际均不涉及资金股权交易。

严格讲不同的资产合并,如果没有股权交易,应该属于股权合并。

因此截止上市当年,海尔集团应该算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但本质上还是公有制企业。

二、海尔上市后

上市以后,海尔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操作,首先海尔成立了“职工持股会”来代持海尔公有财产,再后来成立海尔投资对海尔的公有资产进行了各种挪腾。最终海尔有价值的资产,商标、盈利好的洗衣机等资产均被挪腾到了管理层控股的海尔投资。

经过近十年的蚂蚁搬家,海尔管理层通过MBO私有化方式告诉公众:海尔集团是以张瑞敏为首的海尔管理层的。

这是海尔第一次无限接近明晰产权归属。

但随着2004年8月2日,上海《东方早报》上发表了郎咸平写的、题为《海尔变形记——一次曲折而巧妙的MBO》的文章开始,海尔的私有化之路骤然停止,此文以后海尔集团管理层已经不敢继续将海尔集团化公为私,但对外统一宣称“海尔不是国有企业”,不姓私,不姓国,那姓什么?海尔是谁的问题又继续留给了公众。

2004年11月29日,青岛市国资委公布了第一批监管企业名单,在时任青岛市委书记强人杜世成的管理要求下,海尔集团包括青岛二轻总公司均位列青岛市国企名录。依国企名录,海尔集团成了青岛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

这是海尔第二次无限接近明晰产权归属。

但这一切随着2007年杜世成因个人问题被刑事拘留,全都发生了变化。海尔集团于当年又退出了青岛国资委国企名录,继续着自己公私不清的模糊状态。

三、海尔是谁的?未来谁回答?

产权改革有其严肃的法律原则,但实际操作时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如何尊重公有制企业改革发展中优秀企业家的劳动智力成果?如何保证公有制企业发展收益分配的公正?如何守住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底线?

这些在海尔集团身上,不管是企业还是管理层都是一道难题。

如今的海尔集团和青岛海创系等一系列海尔高管私人企业共同持有经营着海尔的庞大资产,但海尔集团是谁的,依旧没有答案,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事关国有资产流失的敏感问题,海尔功臣张瑞敏已老,

除了他还有谁,愿意、敢去明晰这个问题的答案?

参考资料:

1、 张浩 海尔身份复杂 已被列入国资委监管名单 《南方都市报》 2004-12-02

2、 青岛市志 经济卷(上) 第四篇家电和电子工业 2018-09-29

3、 郎咸平 海尔变形记——一次曲折而巧妙的MBO 《东方早报》200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