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1990年,徐向前元帅临终前留下3个遗愿,中央为何只同意最后一条

2023-12-01 09:48 来源:网络 点击:

1990年,徐向前元帅临终前留下3个遗愿,中央为何只同意最后一条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与世长辞,享年89岁。徐向前去世后,他的老战友李先念向中央转告了徐帅生前的3个遗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中央最终只同意了最后一个遗愿,拒绝了前两个。徐帅临终前的遗愿究竟是什么?他去世后,骨灰为什么没有葬入八宝山?背后原因令人泪目。

1901年,徐向前出生在山西五台永安村,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吃了很多苦,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而这一习惯也伴随他一生。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徐向前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在当时这算是比较稳定的工作了,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在学校里宣传反封建爱国思想,徐向前被辞退。为了生计,徐向前离开了家乡,南下广州,并在机缘巧合之下考入黄埔军校,成为一期学员。

1925年,毕业后的徐向前参加了第一次东征,按理说他是黄埔军校珍贵的一期学员,不出意外的话前途肯定不可限量。然而,徐向前为人正直,军阀之间以及国军内部的勾心斗角、争名夺利让他十分反感,不久后他就离开,来到了武汉。

在武汉,徐向前接触到了我党,也找到一条真正救国救民的道路。1927年,徐向前加入我党,正式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徐向前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军事训练,军事指挥才能出众,革命意志坚定,短短几年内,他就从一个普通战士升任为师长、军长。

凭借一场场胜仗,徐向前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战场上赫赫有名的猛将。同为山西人的阎锡山听说了徐向前的功绩,起了拉拢之意,感叹道:“如果有机会,真要跟他好好谈一谈。”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徐向前主动找上了门。

“卢沟桥事变”后,随着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决定派人去山西和阎锡山谈判,因为徐向前是山西人,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他头上。

此时徐向前已经离家12年,在这期间,父母早已年迈,他的第一位妻子也染病身亡,女儿一直跟随徐家父母生活,几乎没见过自己的爸爸,徐向前多想回家看一眼,当时也有不少人劝他抽空回家一趟,但是为了大局,徐向前最终还是“过家门而不入”,圆满完成了任务。

“为国为民不为家”,徐向前的一生都可以用这句话概括。为了国家和万千百姓,徐向前牺牲了太多个人情感和家庭生活。

徐向前共有过3任夫人。第一位妻子朱香蝉是父母做主的旧式婚姻,不过婚后两人却十分恩爱,但是在徐向前离家参军后,朱香蝉就染上恶疾。得知妻子病情严重,徐向前着急不已,但是黄埔军校规矩森严,最终他也没能成行,连朱香蝉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第二位妻子程训宣是我党党员,两人因为共同的信仰走到了一起。战争时期,两人聚少离多,感情却没有受到影响。然而,在1932年,张国焘发动“内部清洗”,上千人被害,其中也包括程训宣。张国焘为了针对徐向前,对程训宣严刑拷打,逼她承认自己是“反革命”。程训宣宁死不从,最终牺牲。

当时徐向前处境也很危险,自身难保,他知道妻子被抓走后寝食难安,一直在打听程训宣的消息,直到1937年,徐向前才得知妻子的死讯。程训宣的死给徐向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他认为程训宣是因为自己才被波及,一直心存愧疚。

徐向前的第三位妻子黄安则是在延安相识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徐向前积劳成疾,旧伤发作,住进了延安的医院疗养。在这里,徐向前认识了黄杰。实际上,徐向前入党前曾在武汉军校任教,而黄杰当时就是他的学生。如今再重逢,两人都已是不惑之年,经历了不少风霜。相似的经历令两人感情迅速升温,1946年,徐向前和黄安在延安结婚,此后几十年,两人始终携手面对风雨,相濡以沫。

徐向前有两个姐姐,从小就很照顾他,姐弟感情很好。看到徐向前在战场上杀敌的英姿后,两个外甥也闹着要参军。经过姐姐同意后,外甥们跟着徐向前上了战场。

徐向前此时已经身居高位,但他并没有对外甥特殊照顾,而是把他们当作普通的士兵。徐向前为人正直,从不为自己谋利,对待亲人也是这样。但是不幸的是,在战争中两位外甥都牺牲了。因为这个缘故,徐向前一直觉得非常对不起姐姐们。

解放后,姐姐来找徐向前,她们的想法是:弟弟现在当了大官,想让徐向前在生活上提供帮助。结果徐向前却说:“我是个空有虚名的穷司令!我们共产党都是为老百姓办事的,不能为自己。你们来了,只能住几天,我也没什么好吃的,我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们,东西都是公家的!”

当然,徐向前自己其实是一直在接济姐姐们的,因为这是个人行为所以他觉得没关系,但是如果是动用公权力,徐向前是绝不可能同意的。

即使是对待自己的儿女,徐向前也是坚决不肯放弃原则的。尽管身居高位,但是徐向前从未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子女谋福利。

徐向前的大女儿从医,直到退休时都只是普通的医务从业者,同事压根不知道她竟然是元帅的女儿。二女儿徐鲁溪则是走学术路线,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获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不少荣誉,但一家人常年住在8平米的小屋里,后来还是得益于单位的住房政策,徐鲁溪才分到了一套房子。徐向前知道后,对徐鲁溪一番“审问”,直到确认这是单位的政策后才放心了。小女儿徐涛身体比较弱,当年被指派去内蒙古插队,徐向前一句话就能让小女儿留在身边,但他什么也没说,看着女儿离开去了荒凉的草原。

1955年授衔

对于唯一的儿子徐小岩,徐向前就更严格了。徐小岩曾回忆,当年上学时的同学不少都是干部子女,有时候会互相攀比,但这一切都跟徐小岩无关,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多大的职位,这主要是因为徐向前从未让儿子享受过“特权”。徐小岩上学时,要么自己步行1个多小时,要么去挤公交车。车费2.5毛钱,每次家里只给他3毛钱,如果自己忍不住嘴馋买了吃的,就只能走回家了,从来没有司机专车接送。

因为徐向前对亲人的严格要求,有人调侃他是“六亲不认”,实际上徐向前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也许是因为童年的穷苦经历以及多年征战的影响,徐向前一生都非常节俭。

徐向前有一只小木箱,跟随他多年,破旧得不成样子,几次都差点被工作人员以为是垃圾扔掉。1950年,徐向前去北京参加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秘书看到小木箱,觉得毕竟是参加全国性会议,再用这么破的箱子不合适,就提议买个新的。结果徐向前却坚决拒绝了,他说:“去年好多地方闹了灾荒,我们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嘛!”其实一个新箱子只要几块钱,但徐向前节俭惯了,当时国家整体都比较困难,他不愿意因为一点小事给国家增加负担。徐向前住的房子、用的家具都是旧的,坏了他就自己动手修一修,哪怕给国家节省一分钱,他也很满足。

还有一次,徐向前去苏联出差,因为谈判进展缓慢,他这一待就是4个月。到了冬天,徐向前的衣服不够厚,冻得瑟瑟发抖。工作人员要给徐向前买一套冬衣,但是徐帅考虑到这会花掉不少外汇,就拒绝了,表示会让妻子把家中的大衣托人带来。工作人员不理解,一件大衣而已,何必大费周章送来?不如买一件新的。徐向前却说:“如今,每一块钱的外汇,我们都要付金子呀!我们国家建设正需要钱,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就是将来富裕了,不该花的钱也不能乱花。”

1990年6月,徐向前的身体情况逐渐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出门前,徐向前留恋地看着自家的院子,喃喃自语地说:“这次去,怕是就回不来啦……”住院后,徐帅的病情日益严重,也许是他自知时日无多,当老战友李先念来探望他时,徐向前郑重地对他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病逝,享年89岁。最后,中央没有同意徐帅的前两个遗愿,毕竟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如果不能正式送他最后一程,全国百姓也不会同意的。最后,经过商讨,中央决定为徐帅在八宝山举办一场送别仪式,徐帅的骨灰则按照他的遗愿被洒在几个地方。

“一生光明正大,从不为己诉曲”,这句话是对徐向前元帅一生最好的写照。正是因为有许多像徐帅一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革命先辈,我们的国家才能快速强大起来,人民才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