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上)

2024-08-19 21:03 来源:网络 点击:

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上)

文章在公众号和头条号同时发布;

文章精简后制成的短视频和其他各类视频在西瓜、抖音和哔哩哔哩发布。

在写了英国的一些国王、女王和首相,还有美国的总统后,再来写写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女性作为国家领导人,有着比男人更多的艰辛。虽然撒切尔夫人做首相的时候,英国王室也是女性作为女王,可是那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男女权利与地位的差异是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女王是因为皇室血脉而继承王位的,英国民众根本左右不了。撒切尔夫人却是靠着选举成为首相的,要在保守党众多男性议员中脱颖而出,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看了英国拍摄的纪录片,片中采访了多位当时她的内阁成员,他们纷纷表示,撒切尔夫人是靠着她的众多举措,一步步让众男人信服,觉得没有人可以做得比她好,她才能成为首相的。

46年前的2月11日,她当选了保守党领袖(党魁),从此开始了她长达近15年的党魁生涯,她连任并当选了三届英国首相。那我就以我最喜欢的她的一张照片,作为本文的开端,来讲述她不平凡的一生吧!篇幅有点长,所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

早年时期

1925年10月13日(天枰座)玛格丽特她出生于英格兰肯特郡格兰瑟姆,其全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Margaret Hilda Roberts)。

她的父亲阿尔弗瑞德·罗伯茨(Alfred Roberts)在当地镇上经营杂货店,热心于地方政治。撒切尔夫人的母亲叫派翠丝·罗伯茨(Beatrice Roberts),娘姓为史蒂芬逊(Stephenson);此外,她也有一位妹妹名莫里埃尔(Muriel)。撒切尔夫人一家都是虔诚的卫理宗教徒。

她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对保守派的观点和立场有一定的认识并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够去牛津大学继续学习,她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通常学四年的拉丁文。她的父亲将她一手培养为一个严谨的卫理公会教徒。她在凯斯特文—格兰瑟姆女子中学获得奖学金。校方对她的评价是学习极为努力上进,但成绩并不出彩,课外活动她喜欢打曲棍球和游泳。

1938的玛格丽特13岁了(真是长得有点早熟啊)

看了很多历史和人物传记,发现杰出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已经设立了明确的目标,比如从小就知道想读什么大学,做哪一行,而不是毫无主见地等着父母安排。而他们的原生家庭(父母、家族中优秀的长辈们等)都对他们形成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并且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目标,付出比同龄人更多的努力。所以不要去责怪你的孩子读书不努力,只是他们看到了你身上不思进取的行为,间接被影响了而已,责人前先责己。

玛格丽特虽然不是特别漂亮的美女,但根据英国拍的纪录片,她的前内阁成员和采访她多年的记者回忆,她总会适时地利用她的个人魅力,让那些男性领导人为之一愣,大概他们也没想到,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也会如普通女人一样,柔媚地笑着对他们说,并不强硬地和他们进行政见交换,这也就是我们古人说的:“以柔克刚”。高傲的女强人偶尔的微笑,远比一直笑脸相迎的甜美人更来得管用,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她于1943年加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自然科学,主攻化学。先后获得牛津大学理学士(1949年)、文学硕士学位 (1950年)。

1943年进牛津大学,学习化学专业,她对于化学的热情远没有她对政治的热情。她到这里不久就参加了这里的保守党协会,并成为主席,18岁的她曾说过“政治已溶进了我的血液”。1946年,她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是该职位历史上的第三位女性。1947年至1951年任两家化学公司的化学研究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法律。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塑料制造公司工作,但并没有放弃追求,她经常在周末乘车到伦敦或别的地方去参加保守党的会议、辩论、群众大会等活动,并把工作挣来的钱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经费,对此毫不吝啬。

1948年保守党年会上,她代表牛津毕业保守党协会发言,影响巨大,她被米勒提名为达特福德选区的议员代表。

家庭

在1950年和1951年的选举中,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出选一向为工党所占有的达特福德(Dartford)选区,在当时成为最年轻的保守党女性候选人。她在肯特郡保守党活动中的活跃参与,使她结识了丹尼士·撒切尔·戴卓尔(Denis Thatcher),两人后来于1951年(她26岁时)结婚。丹尼士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因而有能力资助她投考律师公会,而她亦于1953年成功取得讼务律师的资格。同年,夫妇俩又诞下了一对孪生兄妹,分别取名为卡洛儿(Carol)和马克(Mark)。

上图,是玛格丽特和她的丈夫——丹尼斯·撒切尔爵士(男爵,撒切尔夫人卸任后获封),对于撒切尔夫人的成功,她的丈夫可是功不可没的。首先,她的丈夫比她大十岁,曾经离异过,所以他对他的第二段婚姻会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他出生于商人之家,参过军,退役时是获得荣誉勋章的少校,自己的公司后来还卖给了上市公司,所以撒切尔夫妇的生活,经济压力是很小的。他们的一双龙凤胎儿女,也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保姆的帮助也可以使撒切尔夫人一心投身于她的政治事业中,虽然后来也因为长期的忽略家庭,导致她与一双子女的关系比较紧张。

在她老公向她求婚时,撒切尔夫人就说:“如果你要的是一个会给你泡茶,在家里洗衣煮饭带孩子的女人,我想我们不适合。”撒切尔先生回到:“我要的只是你,我很高兴你能做自己,并为你喜欢的政治去努力,我会全力支持你。”有着共同目标,并且愿意甘之如饴地去奋斗的夫妇,才能一直走下去。

31岁的的撒切尔夫人形象

她是幸运的,遇到了能陪伴她余生的爱人。同时,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是优秀的,所以值得这样一个男人的陪伴。在很多女性抱怨自己未遇良人时,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为良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往往比外在的那些条件重要的多。再美的美女,如果性格让人难以接受的话,也会使人离开她。

撒切尔夫妇和他们的双胞胎儿女

1990年辞任首相后不久,即被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赠地位崇高的功绩勋章。她的丈夫撒切尔,则在1991年获册封为从男爵,以确保儿子马克·撒切尔有头衔可以继承。而这也是自1965年以来,唯一册立的从男爵爵位。

儿子:马克·撒切尔爵士一直被不同的争议纠缠住。在1982年他曾在撒哈拉沙漠一度失踪;至于在2005年1月,他则因为资助购买飞机,以策划在赤道几内亚发动政变而被捕,在南非被判缓刑4年,及罚款3百万兰特。

女儿:卡萝儿·撒切尔阁下是一位记者和时事评论员。女儿卡萝尔·撒切尔2005年在澳大利亚参加了一个野外生存挑战节目后,获得“丛林女王”称号,成了另一个“铁娘子”。她在英国真人秀,第五辑《我是名人,快带我离开!》(I'm a Celebrity,Get Me Out of Here!)中胜出。

1976年12月13日,撒切尔夫人与丈夫一起庆祝他们的银婚

首相也要做家务 首相也要做家务

1985年撒切尔夫人和丈夫共享品茶时光

丹尼斯·撒切尔爵士,在2003年6月逝世,享年88岁,两夫妇的婚姻长达52年。(维多利亚一世女王表示很羡慕,夫妻感情甚笃,丈夫却早逝,如今描写她的美剧维多利亚女王已经播到了第三季,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写她的一篇文章 《侃侃维多利亚女王和伊丽莎白二世》,点此链接即可跳转)。

参政时期

1974年的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在1959年成为保守党议会成员,1961年任年金和国民保险部政务次官,1964年任下院保守党前座发言人。在第一个议会后,她在麦克米伦的政府担任养老金的初级部长。

1970年,保守党大选胜出后,撒切尔夫人如愿入阁。

为了削减教育开支,当保守党在1970年的大选胜出,撒切尔夫人出任教育及科学大臣的第一个月,她决定取消向全国学校提供免费牛奶的政策。结果,所有的幼稚园和小学学生都不再获得免费牛奶。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公众示威,其中《太阳报》更因而戏称撒切尔夫人为“玛姬·撒切尔,牛奶掠夺者”(Maggie Thatcher, milk snatcher)。 她任内的另一举动,便是接纳建议,关闭更多的文法学校,代之以综合中学。 到她任期结束,转向综合中学的学生数从32%上升到了62%。

其实她落实的很多政策,在那个年代的英国民众看来,她就是一个“巫婆”,因为动了老百姓的蛋糕(切身利益损失,哪怕再小依然会怨恨首相)。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当天,很多反对者走上街头庆祝她的死亡,他们高唱:“叮咚!老巫婆死了!”部分工党议员反对用纳税人的钱支付撒切尔葬礼费。

我觉得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大人物。任何政策的落实绝对不可能取悦所有人。她即是民众票选的最受民众喜爱的英国人前十名,同时又是最受民众讨厌的前三名。之前我写过的丘吉尔首相 (《丘吉尔——英国最著名的首相》,点此链接即可跳转),他也是让英国民众又爱又恨的一位首相,英国历史上也只有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死后能获得国葬待遇,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都出席了,而不是其他首相的礼仪葬礼,女王都不用出席,派皇室代表就行。从这个层面上看,他们两个在所有首相中,绝对是排在前两位的。

可是以现在的眼光看,后来很多国家也都使用了和她当政时期类似的政策。当初她决定开启国企私有化和打击工会力量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弹,可是却是早于很多国家,也是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开创者,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也需要谋定而后动,后文会详述。国企私有化进程大部分国家都经历过,可有些国家结果却不好,苏联解体过程中,国企私有化改革不佳也是一个推动力。

1974年2月,英国保守党大选落败,撒切尔夫人出任影子内阁环境事务大臣。

1975年2月11日,她50岁了,撒切尔夫人在第二轮投票中压倒了希思所寄望的接班人——威廉·怀特劳(William Whitelaw),正式成为了保守党党魁,她随后任命威廉·怀特劳为副党魁。(上图是她当选党魁当日的照片)

1979年5月3日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79-1982)

撒切尔夫妇立于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门前 撒切尔夫妇立于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门前

第二次当选 (1983-1986)

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的胜利和一个四分五裂的反对派帮助下,撒切尔夫人在1983年换届选举中赢得压倒性胜利。1984年,她侥幸逃过了爱尔兰共和军设置在布莱顿的保守党大会的炸弹。

第三次当选 (1987-1990)

1987年大选,撒切尔夫人在办公室赢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个任期。但争议性的政策,包括人头税和她反对任何与欧洲更密切地结合起来,保守党内部分裂,从而导致一个领导力的挑战。

她担任三届首相时的举措,变化挺大,当然这也和外部政治局势有关。因为本文我准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最后再做总结,后文会详述三届间的变化。

削弱工会权利

上图是1984年,是撒切尔夫人打击工会力量后,民众(主要是煤矿工人)开始了大罢工游行,并造成了很多与警方之间的冲突。(我准备了很多纪录片片段,可是公众号上传后一直无法过审,只要涉及到政治人物的,过审都比较难,无奈......大家就只能听我看图说故事了。)

上文是她谈到1984年正在进行的矿工争议时的英文原话,翻译如下:

“我们不得不在福克兰群岛中与敌人作战。 我们总是必须意识到内部的敌人,这种敌人更难以战斗,对自由更加危险。”

虽然撒切尔夫人只是将矿工的领导人和左翼当局描述为”内部的敌人“,但她的反对者却迅速将其误认为是对所有矿工和表明她对有组织的工人阶级表示蔑视。因此,这句话永远被用来对付她。

这里要插播一个马岛战争的知识点,她也是因为此战胜利而获得第二次连任。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西班牙文:Guerra de las Malvinas,拉丁语族国家又称:Guerra del AtlánticoSur,译文即“南大西洋战争”,英文:Malvinas War,又称:Falklands War,译文:福克兰群岛战争或福克兰海战,部分媒体简称:福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1982年,阿根廷占领马岛。十周后,撒切尔夫人不惧万里之遥毅然出兵,一举击沉了阿根廷唯一的航母“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把阿根廷从海军强国的名单上一笔勾销,此役打消了阿根廷武力解决马岛问题的念头。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被视为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这场战争同时也创造了海上战略投送的经典战例。

撒切尔夫人认为,工会对普通工会会员和公众都有害。她致力于削弱工会的权力,她指责工会通过罢工行动破坏议会民主和经济表现。几个工会针对限制其权力的立法发起罢工,但抵抗最终崩溃。在1983年的大选中,只有39%的工会成员投票支持工党。根据英国广播公司2004年的报道,撒切尔“设法摧毁了工会近一代人的权力”。1984-1985年的矿工罢工是工会与政府之间最大和最具破坏性的对抗。

她在议会为此事公开呼吁:“这是恐吓,这是非法集会,我们的职责和国家的利益都要求我们看到,暴力还没有付出代价,他们的罪恶还未付出代价。”态度依然十分强硬,她想一劳永逸地完成肃清。就连当她得知有人在冲突中丧命时,内阁成员纷纷劝她可以重启和工会之间的谈判了,她依然说:“永远不要向暴力屈服!”为此,她还确保警察接受过充分训练并配备防暴装备,这有助于她战胜罢工的矿工。

1984年3月,国家煤炭委员会(NCB)提议关闭174个国有煤矿中的20个,并从187,000个中削减20,000个工作岗位。该国矿工的三分之二矿工由亚瑟·斯卡吉尔(Arthur Scargill)领导的全国矿工工会联盟(NUM)领导,为了抗议而罢工。然而,斯卡吉尔拒绝对罢工进行投票,之前在全国罢工(1982年1月和10月以及1983年3月)中输掉了三次投票。这导致罢工被高等法院宣布为非法行为。

在四十多年前,撒切尔夫人就能意识到工会权利过大,会对经济造成破坏,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工会过度使用权利,为了达到加薪的目的,动不动就罢工,法国就是一个好例子,利用罢工胁迫政府答应条件,才使情况愈演愈烈,才有了去年年底的黄马甲事件。这也是民粹主义被滥用的一个例子,详情可见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谈谈民粹主义》!

再举一个美国的例子,2013年7月18日,素有“汽车之城”美誉的底特律市负债超过180亿美元,已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迄今为止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大城市。

1908年,福特T型车下线。在福特与其他汽车先驱者威廉·C·杜兰特、约翰·弗朗西斯·道奇和霍勒斯·埃尔金·道奇兄弟、沃尔特·克莱斯勒等的共同努力下,底特律慢慢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之都。工业的发展吸引了来自美国南部的大量居民,使得底特律的人口数量在20世纪上半叶极剧增长。

城市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所以汽车工会的权利是最大的,联合汽车工会于1930年代成立,随着劳资纠纷的不断激烈,汽车公司的劳资支出一直在工会的罢工威胁下上涨,市场竞争力逐步下降。最终,美国汽车制造业受欧洲、日本、韩国、中国等地竞争对手冲击,一些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相继外迁。市政府最终破产,在半个多世纪的进程中,工会在追求权力和话语权的路上,吓走了汽车大集团,最终众人都以失业收场,只能离开底特律另谋出路。

2017年底特律市进行首轮市长选举,参与竞选的8名市长候选人中,竟有一半都是曾经的重刑犯,而且牵涉的都是毒品、谋杀、枪击等重罪。美国“24/7 Wall Street”网站2017年评出了全国最差的50座城市,密歇根州底特律以破败的基础设施、猖獗的犯罪活动与萎缩的人口数量等因素名列榜首。是不是觉得难以想象?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城市,市长竞选人竟然是很多重刑犯。芝加哥也是犯罪率非常高的一个地方,去年一年芝加哥发生了300多起谋杀案,枪击案更是夸张,多的时候,一个小时几十起枪击案。上个世纪工会引导的工人运动,也使黑帮发现可以利用工人运动,走向政坛。不怕流氓犯罪,就怕流氓有文化,更怕流氓当官!

所以说,撒切尔夫人看到了工会的权利过大,铁腕出手干预,并没有因为阻力而妥协。再看看如今的法国总理马克龙,黄马甲事件没多久,他就妥协了。而当年的撒切尔夫人却顶住了压力,经过一年的罢工,1985年3月,NUM领导层承认没有达成协议。估计经济成本至少为15亿英镑,而且民众开始怪罢工导致了英镑兑美元的大幅度下跌。

可是在撒切尔夫人决定打击工会之前,她可是很有谋略地做了预防工作,提前就让国家煤炭部开始静悄悄地建立储备库,为发电厂屯了一年多所需的煤炭使用量,这也是她有底气敢和工会对抗到底的筹码。当年,有人批评她漠视失业劳工的状况,“作为一个女人,你应该具有同情心”,撒切尔的丈夫丹尼斯对此的反应是∶“‘同情’这个词从来就没有出现在她的字典里”。这就是女性领导人有时候要面临的无奈,如果是男性作为首相,民众肯定不会这么说。

1979年,英国的停工次数达到了4,583次,当时失去了超过2900万个工作日。 1984年,矿工罢工次数有1,221次,导致超过2700万个工作日的损失。在撒切尔夫人的首相任期内,罢工次数开始稳步下降; 在1990年,罢工次数小于630次,不到200万个工作日损失,此后它们继续下降。撒切尔夫人的任期也见证了工会密度急剧下降,属于工会的工人比例从1979年的57.3%下降到1985年的49.5%。在1979年直到撒切尔执政的最后一年1990年,工会会员人数也从1979年的1350万减少到不到1000万。

这场纷争是她上台以来面对的第一次的重大挑战,也是考验她的领导能力的关键时刻,最终她胜利了,煤炭工业开始了衰落。伦敦以前叫“雾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煤炭工业造成了巨大的空气污染。产业没落,工会力量自然被瓦解了。撒切尔在罢工结束时说,“如果有人赢了”,那就是“留在工作中的矿工”以及那些“让英国继续前行”的人。

我觉得,如果不是她那个时候的重拳出击,如今的英国罢起工来,肯定不会比对岸的法国弱。法国人通过罢工游行,工资上涨了,福利提高了,放假天数增多了,现在法国人一年合法假期150天,其中还包含5周带薪假期,这样搞国家综合生产力如何能上得去。政府被各大工会领导的罢工游行所裹挟!非常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啊!

侥幸生存

1981年3月1日开始,关押在监狱中的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分批进行绝食。7个月后,绝食终于停止,但前后已经相继死去了16名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在长达7个月的绝食过程中,撒切尔夫人的铁石心肠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撒切尔夫人在下院(下议院;上议院都由贵族组成,无实权,不需要选举;下议院由选举产生,有实权)发表演说,声称:“对共和军囚犯让步,就等于给他们颁布屠杀无辜的许可证。”

此事也激怒了爱尔兰共和军,才有了后来的爆炸事件。

她侥幸逃过了爱尔兰共和军设置在布莱顿的保守党大会的炸弹

袭击事件发生在撒切尔夫人第二任任期内

炸弹事件造成5人死亡,31人受伤

她丈夫那时刚洗完澡,在卧室看书

说到此处,她声音哽咽

不向恶势力低头

事后几天,她在采访中谈到:“当我看到阳光越过教堂,洒落在花园中时,我本来有可能看不到这一幕。”劫后余生啊!

原话是:“Democracy will prevail”,民主终将占上风!

爱尔兰共和军 (Irish Republican Army),成立于1919年,由旨在建立独立爱尔兰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军事组织“爱尔兰义勇军”改编而成,与驻在爱尔兰的英军作战,长时间通过暴力活动实现政治诉求,被许多国家视为恐怖组织。曾为爱尔兰独立、现为统一北爱尔兰而战斗,分为正统派和临时派,英文简称IRA。

自1968年至2002年7月,在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以及爱尔兰共和国境内共有3600人在暴力冲突中丧生,爱尔兰共和军及其它组织至少应对其中2000人的死亡负责。这也就是为什么伦敦市内的垃圾桶都是透明的塑料袋,因为怕爱尔兰共和军在垃圾桶里放炸弹。直到如今,他们依然造成很多冲突。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部分北爱尔兰人一直想独立,毕竟他们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英国公投脱欧后,也激起了苏格兰的脱欧之心,如果他们也脱欧成功后,就会有政客开始煽动苏格兰独立了,因为他们也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民权运动的火焰自始至终没有熄灭过。想独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用危害他人的生命去达到此目的。

和女王的关系

在写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丘吉尔首相的时候,看了不少纪录片,片中有政府前内阁成员、记者、皇室前雇员等多人的采访,他们纷纷表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私下曾多次说过,她最喜欢的首相是丘吉尔,最讨厌的首相就是撒切尔夫人,倒是挺喜欢后来两届出现的布莱尔首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同性相斥的原理,两个女强人比较难互相喜欢吧,呵呵!所以再看上图,撒切尔夫人用手触碰女王时,我怎么觉得女王的表情,微笑得有点尴尬啊!

英国自从实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后,女王是没有实权的,可是首相都会经常去拜访女王,听取她的建议。丘吉尔做首相的时候,平均一周最少一次去参见女王。而女王都会固定时间地从工作人员那里接过一个红色的皮箱,里面放着全世界各国的重要情报。撇开个人情感喜恶,她们两个,一个是女王,一个是首相,根据我从玛格丽特撒切尔基金会官网的档案馆查到的资料,她们也保持了一周一次的会面。附上一段有趣的原文档案,已经把她和女王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很好的阐述:

One question that continued to fascinate the public about the phenomenon of a woman Prime Minister was how she got on with the Queen. The answer is that their relations were punctiliously correct, but there was little love lost on either side. As two women of very similar age – Mrs Thatcher was six months older – occupying parallel positions at the top of the social pyramid, one the head of government, the other head of state, they were bound to be in some sense rivals. Mrs Thatcher's attitude to the Queen was ambivalent. On the one hand she had an almost mystical reverence for the institution of the monarchy ... Yet at the same time she was trying to modernise the country and sweep away many of the values and practices which the monarchy perpetuated.

翻译:有一个问题一直让公众非常好奇,就是女首相她是如何与女王相处的。答案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正确(此处用了punctiliously这个词,直译是一丝不苟的意思,就能看出她们之间的关系,表面是很形式化的),但是双方都缺少了点爱。由于两位女性的年龄相近 - 撒切尔夫人年龄大六个月 - 双方又都占据着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位置又比较平行(半斤八两),一位是政府首相,另一位是联邦女王,她们在某种意义上肯定是有点竞争关系。撒切尔夫人对女王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对君主制度几乎是有一种神秘的敬畏......但与此同时,她试图使国家更现代化,并扫除君主制所延续的许多价值观和做法。

私交是否好,这要看缘分,面对公事,她俩可是都很一丝不苟,也没有因为个人感情的因素而为难对方。1995年,撒切尔夫人获颁赠嘉德勋章(丘吉尔卸任后也获得过),此荣誉一向赠予前任首相,也是英国骑士勋章中最高的一种殊荣。撒切尔夫人生前说过,不想举行国葬,觉得太铺张浪费。撒切尔夫人逝世后,举行了国葬,面对国内反对者的压力,最后政府和皇室考虑到她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还是给了她最高规格的葬礼,女王本人更是破例亲自出席了,也算是给她们的关系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因为篇幅有点长,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分成上下两篇发布,可是当写下篇的时候,发现要写的内容太多了,只能变成上中下三个篇章发布,读者会更省力一些。对于撒切尔夫人生平有兴趣的朋友,明天和后天可以继续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