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说一说“搞破鞋”的由来

2023-11-24 08:22 来源:网络 点击:

说一说“搞破鞋”的由来

历史由人评说,我是大明白哥。以前跟别人聊天,那些人不知道就愿意问我,所以我也乐意给别人答疑解惑。问到了“搞破鞋”的由来,这个问题没什么不雅观或者庸俗,确实有过去一段历史遗留下的渊源。虽然很多人都明白其中意思,但解释不出缘由。

其实“搞破鞋”最关键的两个字是“破鞋”这就是意义性的东西,至于搞这个字,爱搞啥搞啥。“破鞋”源于北方胡同(秦淮一般叫弄堂)一些没有“字号”的皮肉生意者,在住宅兼工作室大门口,挂一只旧的绣花鞋做标识,以此招揽生意,于是就有了“破鞋”这个代名词。大明白哥这里要解说一下,门口挂“破鞋”其实是招牌,代表做缝补洗浣活的。旧社会困乏多苦,打杂卖艺或出力干活赚的钱很少,一大家人难以养活,所以挂羊头卖狗肉无奈做了暗娼流莺,至于外人怎么知道谁是谁又不是呢?这个就看熟客或间接介绍了。

可能有人又不明白,皮肉生意和“字号”有什么关系?让大明白哥解释一下。当时民国是发放合法娼妓证的,暗娼就是不想让人知道的,也不交税的一类人群,所以也就是不合法的。过去上档次的娼妓是有名号的, 像旧社会的商铺某某老字号,不用说也知道干嘛的——卖的。跟唱戏的班子艺人有个艺名一样,妓女的名号起码一听就让人欣慕。就说民国有一个艺妓叫“小凤仙”的就是名号,花魁自然是头号(挂牌接客就是头牌)。

为啥她的名号会被很多人知道呢,还因为她与蔡锷将军有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段故事还被拍成了影视剧。没有字号的暗娼,也没什么好的身价,卖身也只能赚小钱。

这种门口挂着鞋的形式,在东北也曾存在过, 闯关东的年代也算久远,以至于很难联想是个什么样的年代,不过史料里还是有一部分记载的。

解释“破鞋”就不能不提到相应的背景与历史,这又是另一部分历史话题了。过去的东北大部分是外来人,而且少之又少,三户就是一屯,五户就是一村,以至于独门独户孤独的人过年了跑到大路上接人回家过年,可以想象那时闯关东有多么苦,东北人的热情好客就是这么来的。

那时的东北人生活艰苦条件有限,所以才有了闻名东北的杀猪菜,因为冷才有了上炕烫酒整一壶的舒坦。如果不了解历史,一定会对东北人很多误解读和鄙视,什么大姑娘叼大烟袋,养个孩子再吊起来……无疑这些都和环境有关系的。再往下说似乎要跑题了,言归正传,继续说说“搞破鞋”这个词吧。

老东北春天开荒种地,冬天打猎捕渔,穿山越岭久了衣服会破烂,但更主要的是需要鞋。那时候的鞋是用布纳的千层底,或者是皮子用粗线连起来做的,无论衣服还是鞋都需要的做,再看今天的衣服鞋子,那真是要好过一百倍!破了需要人修补,缝缝补补便是女人的事,闯关东的大部分是一个人打局面,有的为了挖参,有的为了淘金,主要是环境艰苦带着女眷是个问题。

所以有门口高挂一只鞋便是此处“破鞋”驿站。注意用了“驿站”这个词,对没错,就是修整休息用的。过去东北有“大车店”也就是赶车人的集体旅店,而单身男人四处奔波挣钱的叫“跑腿子”,明显和赶车的把式不是一类人,他们就是这里的顾客。

这个驿站一般就在乡镇,地方虽然不大也算安稳,驿站主人是单身女性,且会手工缝制,一般为寡妇或是失联妇女,寻找不到丈夫又迫于生计的。“跑腿子”来此处除了修补以外,那就是为找个落脚的民宿,因为附近可能别无他处了。当然,这需要一点费用,没钱拿着生活物质交换,那时物质就是钱。猎物,皮毛,粮食,山货等均可,多的就不说了,东北俚语是辛酸泪的凝结。

那时候最有意思的娱乐就是听评书故事,就算是听别人转述的白话,也听的有滋有味。后来有了地头小唱:二人转,二人转小帽《送情郎》就是讲的“破鞋”这么个故事,别发笑确实如此,不过女的很多情,临走又揣给男人两块大银元,心里面暗自落泪,最后一句唱的:露水夫妻不能到白头。

要从人性的角度上理解“破鞋”存在的价值,她们也是东北一代开拓者。特殊时期这些人脖子上挂砖头、破鞋、跪地被人唾骂……烟消云散了。现如今“破鞋”这个词还存在,移风易俗不提这个词,又岂是那么容易的?

现如今“破鞋”意义是指乱搞不正当男女关系,也泛指行为不端的男性,骚扰再婚妇女和寡妇。放眼看社会人文层面,二奶早就是浮白于社会的词了,小三也是众人皆知的含义,至于“破鞋”应该是一个老掉牙的词,现在“破鞋” 这个的词还纠结么?谁又记得那段艰辛的往事呢?

原创实属不容易,欢迎点赞[赞]评论[666]加关注[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