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杂谈 > 正文

​北大硕士、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中国孝道就是愚孝”之我见

2024-07-13 03:36 来源:网络 点击:

北大硕士、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中国孝道就是愚孝”之我见

上官长风/文

北大硕士、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中国孝道就是愚孝”之我见

武志红先生是专业研究者,我作为读者,也作为一个社会观察者,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开宗明义,我基本同意,

中国的孝道就是愚孝

从深度心理分析角度看,成人不断强调孝道,有几个核心原因——

北大硕士、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中国孝道就是愚孝”之我见

第一原因是:对子女的控制。

这是一种隐藏而可怕的潜意识,家长可能不愿意承认,但是,实实在在存在。父母总是以为,孩子来自自己,是自己生养创造的。

从情理上,就相当于自己的私有资产,别人神圣不可侵犯,因而要用一套理论体系严格掌控起来。这就是孝道文化。

任何孩子,即便长大了,任何方面,还是要绝对服从父母安排,否则就是不孝。这是被强制套在下一代身上的紧箍咒。

过去对孩子的支配几乎是全方位的:从求学,兴趣爱好培养,事业发展,婚姻家庭……全都在父母的包办掌控之下。

这个其实是不符合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社会进步,现在这方面稍有弱化,人性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比如婚姻,自己终于有一定选择权了,这不是很好吗?要是过去,绝对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连这个一辈子的大事,自己也不能掌控,只要违反,就是不孝。这有多么可怕。

北大硕士、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中国孝道就是愚孝”之我见

第二个原因是:与子女做生意。

孝道的核心,除了身心的掌控,还有小农经济的深刻影响。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小时候自己生养孩子,就是为了自己老了孩子来回报。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考量就少了很多对生命的爱,血缘之间自然而然的感情链接。这个浓郁的生意成分反而将这种天然的感情伤害了。

一代又一代,都是这样互相交易下去。

这里的深刻原因是社会福利不健全,所以,个体生命才将养老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做不到,就叫不孝,就用这把刀子来对抗下一代。

一个孩子被认为不孝,这是对人格的最高侮辱。可见这把刀子之锋利。

如果社会福利健全,每一个老人不需要完全依靠孩子养老,那孝道的捆绑就会转化为自然的血缘亲情。

这一点,对孩子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很小的时候求学成长,要靠父母养育,父母就付出了很多。这一付出,某些特别讲究孝道的,就指望着老的时候收获了。

如果,教育福利这一块比较到位,家长无需因为教育孩子承担过多的压力,这样的商业交换味道就会少一些。家人之间的商业味道就弱化了,爱就产生了。

北大硕士、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中国孝道就是愚孝”之我见

第三个原因是:对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理解不足。

事实上,一个孩子诞生之后,一个完全独立的生命体就站起来了。

在任何时候,与父母有平等的人格特质。双方之间,更应有的是爱,不是强制的孝。

爱是一种至高的情感,超越一切商业考量,道德评判,价值对等。只要是生命,就该给予敬畏,尊重,和爱。

唯有上升到这个层面,孝道的捆绑绳索才会被斩断。但是家人之间获得的将是高于强制孝道的真爱。子女不是财产,父母也不是负担。因为互相成就,互相链接,互相组成一个家庭,其中的情感慰藉也是相互的。

只有在这个平等的前提下,真爱的绽放才有可能。对父母来说,养育孩子,就是出于爱的本能,哪怕这个孩子今后走到世界的尽头,不可能再为自己养老,也要用最好的养育孩子。

对子女来说,爱父母,尽心回报,也是出于爱的本能,不是因为小的时候你养我,所以我来还给你恩情。这都不是,而是完全地出于爱。

北大硕士、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中国孝道就是愚孝”之我见

这个问题要深入讨论下去,还有更多内容,这里只能简单梳理,无法长篇大论。

但是有一点,愚孝害人,愚孝产生的悲剧历朝历代不绝于耳,也在现实中不断重演。这是我们这个民族要深思的一个文化陷阱。

听起来冠冕堂皇,任何人只要举起孝道的大旗,就觉得高人一等,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

北大硕士、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中国孝道就是愚孝”之我见

这个所谓孝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制造的悲剧最多。可以说各种孩子跳楼,离家出走……等等悲剧的深层原因,都是父母的掌控欲和所谓孝道压制弄出来的。

孝是一个人自发产生的情感因素,就像爱,也是很自然就存在的。如果硬要变成道,还要强制推广,就成为违背人性的管控法则了。说愚孝也不为过。